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此材料直接说明唐代三省六部制
A.利于丞相筹划全国政务B.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D.减少了皇帝决策的失误
2022-06-30更新 | 166次组卷 | 25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曹操以陈群为尚书,创设“选官”制。根据家庭出身和本人才能优劣分为九个等级,按等级推举为官。迨及晋代统一天下,以迄于南北朝,都采用此制。此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既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评定,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考试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宋朝开国不久,太祖赵匡胤即开科取士,初步奠定了宋朝的科举取士制度。《宋史选举志》说:“有进士,有诸科,有武举。常选之外,又有制科,有童子举,而进士得人为盛。”除武举稍晚外,其他各科均在北宋之初已恢复起来。宋朝进士、明经等科考试一般分为州试、省试、殿试三级。宋朝的科举考试,与前代有所不同:一是取消了“公荐”和“纳公卷”;二是创立“糊名”和“誊录”之法。宋代科举制度为朝廷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从曹魏到唐朝选官制度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科举制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文中“唐代的公开竞选”是指
A.科举制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D.三省六部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谏官的职责为专门谏诤皇帝的过失。唐代的谏官为宰相的喉舌。宋时则谏垣独立,并无长官,朝堂之上,语无遮拦,成为常态,由此
A.文人的政治地位空前提高B.导致行政系统运转不灵活
C.推动清议政治局面的出现D.宰相的权力被进一步削弱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以下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所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B.中央集权得以不断加强
C.皇权走向空前强化
D.分封制到行省的演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郡县与分封混合的制度是否更利于王朝的稳固”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大致出现在
A.西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两宋时期
2020-10-15更新 | 13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历史必修试题
8 . 北宋建立后,将地方精兵编为禁军,拱卫京师,还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提升了边境防御能力
B.提高了文官和士人地位
C.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D.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2019-09-22更新 | 1269次组卷 | 48卷引用:人教版(2019)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马端临的《文就通考·选举考》载:“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故士林鲜国体之论,其弊一也……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故当官少称职之吏,其弊三也。”此记载指出了
A.魏晋九品中正制使豪族垄断仕途形成了门阀政治
B.唐代进士科考重视诗赋文章,考试科目欠缺实用性
C.汉察举制令地方宫举孝廉,束缚了士人的品德砥砺
D.明清科考以八股文为主,禁锢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
2019-09-16更新 | 334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北襄阳五中高二下3月考历史试卷
10 . 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镈的建议作罢。由此可见
A.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
B.唐朝门下省具有审议的职能
C.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
D.唐朝制度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