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 .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2018-06-09更新 | 16329次组卷 | 262卷引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II卷)
2 .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2018-06-09更新 | 9275次组卷 | 215卷引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天津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2017-08-04更新 | 6229次组卷 | 96卷引用: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全国卷3精编版)
4 . “无为”与“有为”
材料一 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欲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平民政府的……思想则为“无为而治”,“无为”之实则为“因循”。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问题: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无为’之实则为‘因循’”的说法?
(2)汉初七十余年的“无为”给汉武帝留下怎样的历史遗产?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汉武帝的“有为”?
2016-12-12更新 | 1239次组卷 | 3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上海卷)
5 .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016-11-27更新 | 4601次组卷 | 113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1卷精编版)
2015·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6 .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行政管理体制?
A.隋朝B.唐朝C.北宋D.元朝
2016-11-27更新 | 857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上海卷)
2015·上海·高考真题
7 . “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描述的是
A.西周诸侯封地的情况B.秦朝实行郡县制后的情况
C.汉武帝时代的盛况D.东汉豪强势力膨胀的情况
2014·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真题 名校
8 . 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效管理,其中管辖琉球的机构是
A.江浙行省B.宣政院C.中书省D.澎湖巡检司
2016-11-27更新 | 3079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上海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如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 830 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2016-11-18更新 | 2452次组卷 | 140卷引用:2011年江苏省高考真题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
①御史大夫 ②通判 ③御史台 ④军机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