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朝廷直接管辖的有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朝廷直接管辖的有108郡、国。推动这一变化的是(   
A.郡国并行制推行B.中朝制的确立C.“推恩令”实施D.察举制的实行
2 . 唐睿宗即位后,吏部尚书宋璟、兵部尚书姚崇提出官吏选拔“虽资高考深,非才实者不取”的口号。以此为指导,他们和御史大夫毕构立即罢停斜封官(非正式任命的官员)多人。这一调整
A.利于保证吏治的清正廉洁B.旨在凸显君主至上权威
C.利于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D.创建了稳定的官僚政治
3 . 汉初统治者政治上抑制商人,经济上不抑商业;汉文帝实行“入粟拜爵”;汉景帝废除商人不得为官的禁令。商人实力越来越强,大商人甚至以财力与朝廷抗衡。针对这一问题汉武帝
A.实行推恩令B.抑制土地兼并C.推行盐铁官营D.迁移地方豪强
2021-08-07更新 | 536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唐朝建立后,沿用隋制,以尚书、门下、中书三省为中央最高权力机关。每一政令的下达,都必须经由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日有争论,纷纭不绝”。由此可知,三省六部制一定程度上
A.提高了行政效率B.减少了行政失误
C.扩大了宰相职权D.规范了民主程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国古代的官衔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扶军安民”而得名,“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从名称寓意来看,“巡抚”应是
A.地方的封疆大吏B.中央朝廷的重臣
C.皇帝的内侍人员D.具有监察地方的职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平定七国之乱以后,汉景帝在原来吴国、楚国、赵国、齐国四国旧地,陆续分封皇子13人为诸侯王。对此措施的评论,正确的是
A.使王国领地缩小,中央集权加强
B.形成了郡国并行的行政体制
C.以宗室子弟取代异姓诸侯王
D.扩大王国的辖区,皇权得以巩固
2018-11-01更新 | 189次组卷 | 31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沙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明人焦竑在《犬牙相制》中认为:“国朝以颍州属凤阳,州卫属河南;以汉中府隶陕西,瞿塘等卫隶湖广;山西磁洲千户所,在河南界中;直隶宁山卫蒲州守御所,在山茜境内;湖广五开卫、贵州黎平府,同治一城;湖广镇远卫、贵州镇远府,同洽一城。似此者不可胜举,亦犬牙相制之意”这说明明朝时期
A.地方的军权、行政权都很大B.行省的设置与现在相同
C.地方各行省互相牵制,集权于中央D.完全照搬元朝的行省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唐律疏议》记载,唐代政府规定了办公和批转公文的时限,凡内外百司所受的上奏文书皆印发其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否则会按“稽程”罪受到刑事处分。此规定有利于( )
A.加强反腐力度B.提高行政效率
C.强化中央集权D.削弱宰相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谱牒即家谱,是一种记录宗族谱系的书籍。魏晋“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家之婚姻,必有谱第”,谱学研究成为风尚。导致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魏晋时期
A.重建夏商周宗法制度
B.九品中正制度的推行
C.国家分裂割据的状况
D.佛道传播冲击了儒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史书记载,汉武帝初年“严助、朱买臣皆侍中,贵幸用事,始与闻朝政。厥后,卫青、霍去病、霍光皆由侍中进,而权势出宰相右矣。”这说明汉武帝时
A.倚重近臣,削弱相权
B.崇尚黄老,清静无为
C.内侍干政,威胁皇权
D.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2017-02-17更新 | 297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沙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