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两汉实行州都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提升社会文化水平B.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C.官员特权受到否定D.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2022-10-26更新 | 3329次组卷 | 288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将宋代视为“看不见篡夺”的时代。他说:“在唐以前的中世,强有力的贵族一旦压倒皇室,就要发生篡夺,宋以后,便看不见篡夺了,天子的地位非常稳定。”宫崎市定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可能是,宋代
A.杯酒释兵权,皇权达到顶峰B.采用二府三司制,维护君主权威
C.设监察御史,完善监察体系D.派遣文官任知州,加强中央集权
2022-06-24更新 | 376次组卷 | 23卷引用:青海省海南州中学、海南州贵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三省六部制下)三分相权,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这表明三省六部制
A.使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B.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C.有效的限制了皇权的滥用D.具有三权分立政治的民主性
2022-05-12更新 | 812次组卷 | 56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它不仅有一套垄断的管理体系,而且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如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制度、为防止官员不忠和腐败的“监察制度”等。有人认为这些是世界其他文明绝无仅有的“原创性”国粹。材料中提到的两个制度最明显地对应于
A.唐朝的中书省、宋朝的通判B.唐朝的门下省、宋朝的通判
C.汉朝的内朝、秦朝的御史大夫D.明朝的内阁、元朝的行中书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为预防和治理腐败,古今中外都做了有益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一)为政以德——防治腐败的德治经验

材料一   秦简上载有秦朝“为吏之道”,严格规定了官吏的行为规范,包括“五善”“五失”。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唐太宗曾重视对大臣的廉政教育:“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我国古代对官员的考核主要包括政绩和德行,最早可见于《周礼》中的“八法”和“六记”,前者考核官员政绩,后者侧重考核官德。对官员德行的考核,从先秦到明清历朝来看,趋向于细化和严厉。例如唐代的“四善”就是把官员的道德修养放在考核的首位。

——李丽珊《谈中国防治腐败的历史努力》

(二)御史之名——防治腐败的监察经验

材料二   西汉统治时期,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另一下属御史丞则负责监督政府,不论中央、地方都在内。值得注意的是,御史大夫是宰相的副手,因此,监察权是相权的一部分。……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但在政府中,仍存在专责监督皇帝的,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反过来监督宰相。

——摘编自《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宪法学透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王朝为预防腐败,加强德治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从汉朝到宋朝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并据此简要评价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6 . 封驳是指封还并对诏敕之不当者加以驳正。有人对《唐会要》的记载进行抽样统计,54卷至56卷中关于皇帝诏令遭谏议官封驳的就有16次,其中11次封驳有效。这些记载反映出唐代
A.中枢机制杜绝决策失误B.专制皇权受到一定限制
C.中枢权力体系发生变化D.集体议政决定国家政策
2021-11-16更新 | 199次组卷 | 17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统计,北宋的71位宰相中,其曾祖、祖父或父亲曾担任中、高级职位的有35位;南宋的62位宰相中,其曾祖、祖父或父亲曾担任中、高级职位的只有18位,而祖上没有任何官职记录的高达36位。这反映出从北宋到南宋
A.门第观念逐渐流行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曾小华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政治分析》中写道: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监察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这说明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设置
A.保障了吏治的清明与高效B.体现了古代监察的重点是地方
C.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与皇权D.重视监察官员的综合素质
9 . 贞观元年,检点使封德彝建议将征兵年龄从21岁提前到18岁。虽然相关诰敕经皇帝签署并下发,但时任要职的魏征坚决不肯署名,最终令诰敕没有颁行。据此推断,魏征最有可能任职于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兵部
10 . 秦朝到元朝地方管理机构演变情况表
年代省数道、路数州数郡(府、国)数县(侯国)数
秦始皇二十六年——————36不详
西汉平帝(1—5年)————131031578
东汉顺帝(126—144年)————131051180
隋大业五年(609年)——————1901255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15道——3281573
宋宣和四年(1122年)——26路288——1234
元朝12省183路——971425

上表是根据历代《地方志》整理而成,反映出从秦朝到元朝
A.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减轻中央的负担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不变
C.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加强对地方控制D.州郡等地方行政区的权力不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