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七十二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地方官制对北宋王朝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该学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找出支持该观点的史实。
2022-12-31更新 | 421次组卷 | 25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两汉时期社会评品之风盛行,这种对人物的评品,在东汉时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据《后汉书·许绍传》载,许绍与其兄许靖咸誉高名,爱好评论乡里人物之曲直,每月更换品题,以致汝南有“月旦评”之风。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基于(     
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B.察举制度的实施
C.九品官人之法的推行D.社会环境的宽松
2022-10-12更新 | 1004次组卷 | 23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指出:“魏晋以后,九品中正制得以司人物之柄。皆考之以里用之毁誉,而试之以曹掾之职业,然后伸之入各王官,以阶清显。”从材料可以判断九品中正制
A.正式创立于魏晋时期B.注重考核官员品行实绩
C.更加注重德行的考查D.目的在于选拔士族子弟
2022-02-1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统练三历史试题
4 .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这一主张的主要用意是
A.使庶子获得封地B.突显统治者恩德
C.强化中央集权D.瓦解旧土地制度
2022-01-27更新 | 597次组卷 | 37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士的地位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在社会流动中,成为上下升降的汇聚之所,观念转变也较快”。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科举制为知识分子的上升提供制度性途径B.九品中正制促成士中大部分成为社会的上层
C.察举制导致知识分子最善于接受新思想D.观念转变使流动式知识分子不能上升
2021-12-29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假如你在东晋时期,下列哪种社会身份会严重制约你个人的政治发展
A.庶族富裕人家子弟B.士族地主C.军队将领D.皇家外戚力量
2021-12-11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宋代在各路设提点刑狱司,掌管一路的司法、刑狱,并规定凡死刑须报中央,由刑部复审执行,有时皇帝还派人到各地巡视刑狱、处理案件,并经常用各种手段控制刑事审判权。这种做法反映了宋代
A.分化事权以保证司法公平B.重文轻武致社会矛盾层出
C.司法独立以提高行政效率D.强干弱枝以维护中央权威
8 . 西汉刺史秩仅六百石,只相当于一个中下等县令的品秩,却“奉诏六条察州”,监察秩二千石的郡国守、相乃至诸侯王。有评论者认为,这样可以使得“官轻则爱惜身家之念轻,而权重则整饬吏治之威重”。这体现出西汉刺史制度的显著特点是
A.内容丰富,体系完备B.以小监大,以卑督尊
C.地位独立,专权跋扈D.分工合作,职责明确
2021-11-23更新 | 1008次组卷 | 22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在更替与演交中不断进步,对中国政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国历史上,商周王朝实行“封邦建国”……不存在中央对地方进行有效管理的行政区划制度……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天下,……。这在我国古代行政制度史上堪称划时代的变革。

——梁励《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沿革述论》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国大者,跨州兼那,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道以致溢.小者淫羌越法,大者睽孤落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诸侯王表第二》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到汉初,地方行政体制有什么变化。汉初地方体制带来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实行行省制度的意义。
10 . 在安史之乱后到黄巢之乱前,绝大部分藩镇不割据。极个别藩镇即使割据,也“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而且割据藩镇也曾解除割据。唐末黄巢之乱爆发,才出现普遍的藩镇割据,导致唐朝灭亡。据材料可知藩镇割据
A.始终伴随唐王朝演进过程B.严重削弱唐王朝统治力量
C.直接导致唐王朝由盛转衰D.完全无视唐中央政府权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