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0 道试题
2023高三下·江苏·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仁宗曾说:“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自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为易。”该言论突出反映了宋代(     
A.监察机构的多元化B.相权与君权的相互抗衡
C.削弱地方割据势力D.君主专制下的理性精神
2023-02-16更新 | 168次组卷 | 25卷引用: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单元综测)-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选必一同步练测
2021·辽宁葫芦岛·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秦汉两代朝廷非常重视道路的建设。秦兼并六国之后,建立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西汉武帝时,在秦成果的基础上,开辟了通向西南、西域、夜郎等地的交通道路;东汉的都城洛阳则是“处于中土,平夷洞达,万方幅凑”的交通枢纽。这些成就的取得(     
A.保证了秦汉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B.说明交通是秦汉地方治理的核心
C.得益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D.确保了中央对地方的绝对领导权
2023-02-03更新 | 404次组卷 | 27卷引用: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2·经济与社会生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这一行政模式的性质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     
A.汉代刺史制度B.元朝行省制度
C.明代三司制度D.清代督抚制度
4 . 如图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在①②③④处填写对应的内容,正确的是(     
A.道—府州军监—郡守—转运司B.路—府州军监—转运司—通判
C.路—参知政事—郡守—节度使D.省—参知政事—节度使—巡抚
2022-11-29更新 | 843次组卷 | 16卷引用: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备考必刷题(中外历史纲要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史家常用“内重外轻”和“外重内轻”论述中国历史上的集权与分权。“内”指中央政府和中央集权,“外”指地方政府和地方分权。由外重内轻引发割据,加速王朝瓦解的是(     
A.秦、西汉B.东汉、唐C.唐、北宋D.南宋、明
2022-11-18更新 | 1408次组卷 | 20卷引用:第一单元政治制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期中期末复习备考必刷题(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梁启超说:“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莫如我……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争于学”。梁启超所说的“此法”(     
A.正式形成于隋文帝时期B.唐朝时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C.宋朝时“取士不问家世”D.明清分初考、再考与通考
20-21高一上·四川眉山·开学考试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只要他们能“一登龙门”,便自然能“身价十倍”。历年来莘莘学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目的多亦不过希望能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说,科举是一种笼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清朝科举制终于消亡。从此可知,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制度须不断生长,又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

——选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概括作者对科举制的观点,并选择一个谈谈自己对科举制度的看法或建议。可以从制度设置的背景、用意、内容、演变和影响、启示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要求:自拟论题,论述有据,论述准确,表达清晰)
2022-10-31更新 | 285次组卷 | 14卷引用: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单元复习好卷)-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选择性必修1)
8 . 汉朝君主的诏令往往有“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令吏明布,令吏民皆明智之”“檄到,亟下县道,咸喻陛下意,毋忽”等词句。由此可知,汉朝(     
A.行政体系运行较为畅通B.中枢决策尊重民意
C.依靠儒家伦理规范秩序D.利用乡约教化百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以下是《唐会要》中关于尚书仆射的记载。

这些记载反映出尚书仆射的设置(     
A.使中枢权力机构基本完备B.受到选官制度的直接影响
C.体现了制度的传承与创新D.表明其职能不断得到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国历史上,大多以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作为行政区划的两大原则。从秦代开始,两大原则同时并用,但到了元明清时期,犬牙交错原则发展到极致,以致部分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域相背离。这一变化说明(     
A.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B.现代中国版图的奠定
C.行政区划层级的变动D.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