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论及某制度,“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意在强调该制度(     
A.所辖地区广阔,并且拥有较大权力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沿用
C.使地方缺乏自主不利地方政事推进D.是中央派出机构,非地方行政机构
3 . 唐代科举制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诸科;明朝时经义、诗赋、策论虽并同为科举考察对象,但将经义置于统摄地位。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     
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B.儒学统治地位逐步确立
C.官僚政治角色发生变化D.科举取士程序走向完善
4 . 宋立国以来,一到灾年就大量到地方上招收灾民进入军队,致军中老弱病多。有时也抓一些罪犯、地痞流氓来补充兵源。这说明当时(     
A.编练禁军减弱地方军力B.军队规模小制约战斗力
C.通过募兵维护社会稳定D.官府主导社会保障事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唐高宗以后,最高统治者一方面通过“墨敕”“内降”等方式,直接处理行政事务;另一方面又设置大量“不缘曹司,恃奉制敕”、可直接“入奏天阙”的使职。这些做法意在(     
A.提高中枢效率B.牵制三省长官
C.加强君主权威D.架空宰相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元朝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行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是行省所掌庶政一般采用官员集体参与的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这反映了元朝行省(       
A.改变了地方积贫积弱的现状B.权力具有“大而不专”的特点
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D.易导致地方行政体制的混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太宗称帝后,曾在长安弘文殿内主持了一场著名的辩论,魏征、封德彝等大臣参与,讨论“大乱之后能否大治、如何大治”。魏征建议效仿五帝、三王,推行仁政来治理国家,唐太宗欣然接受,最终成就唐太宗统治时期“治世”局面。这可以说明(       
A.朝议辩论促成贤臣辈出B.以史为鉴推动社会发展
C.君臣平等实现政治和谐D.君主好恶决定历史走向
2022-05-28更新 | 533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李成历史研究室2021-2022学年高二7月学员学科素养竞赛测试历史试题
8 . 《元史·地理志》载:“中书省统山东西、河北之地。”这论述的是
A.腹里B.宣政院C.土司D.羁縻府州
2022-05-24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李成历史研究室2021-2022学年高二7月学员学科素养竞赛测试历史试题
9 . 唐代前期,各地负责监察的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地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地方官制的失当削弱了中央集权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2022-05-11更新 | 631次组卷 | 77卷引用:浙江省李成历史研究室2021-2022学年高二7月学员学科素养竞赛测试历史试题
10 . 朱熹认为:“或言太祖受命,尽除五代弊法,用能易乱为治。曰:不然。只是去其甚者,其他法令条目多仍其旧。大凡做事底人,多是先其大纲,其他节目可因则因”,史料说明宋太祖的改革措施
A.体现理性的思维和注重实际效果B.因循守旧难以解决主要政治问题
C.拉拢世家大族势力加重财政负担D.总体方针明确但具体措施不成功
2022-03-28更新 | 2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浙江省普通高中联合历史素养大赛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