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9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印象夏朝》

“及禹崩,虽授益……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史记·夏本纪》

“夏后氏百官。”

—《礼记·明堂位》

“芒芒禹迹,画为九州。”

—《左传·襄公四年》



大禹雕像

夏启

二里头文化遗址

材料二   《印象商朝》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尚书·汤誓》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诗经·商颂》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表记》

材料三   《印象西周》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1)从《印象夏朝》中可获得哪些信息?
(2)商朝的政治统治具有什么显著特征?
(3)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同商代附属国与商王的关系有何不同?
2 . 西周统治者基本上继承了夏商以来的统治思想,把“天"视为至高无上的主宰。但是改朝换代 的政治现实,又使他们提出“顺乎天而应乎人”的观点。由此可见,西周的统治者
A.具有一定的民本理念B.对自然现象格外关注
C.将王权与神权相结合D.重视宣扬“君权神授"
3 . 《吕氏春秋》云:“当禹之时,天下万国,至于汤而三千余国。”这反映出商代(  )
A.国家管辖范围缩小B.加速了各个民族部落的消失
C.取代夏朝的必然性D.推动了国家统一的进程
2021-04-28更新 | 22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据此,下列解读最合理的是( )
A.帝禹之子启通过合法的手段继位B.《史记》比《战国策》的可信度高
C.可以确定“禹死后,其子启继位”D.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暴力争夺的结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商王不仅拥有辅佐他的尹和庶尹、管理宗教事务的神职官员巫、史、卜,还有管理军事和生产等方面的官员,而且有了成套的暴力机器和精神统治武器,同时掌握了发展到相当水平的文字。这说明商代
A.文化居于世界领先地位B.开始具备了国家形态
C.政权和神权间紧密结合D.奴隶制国家较为完备
6 .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伊尹在汤灭夏及奠定政制中发挥中很大作用。汤死后,伊尹辅佐其孙太甲。太甲暴虐无道,不理政务,故伊尹将其放逐,令其思过。三年后,太甲悔改,伊尹将其迎回执政。这说明(     
A.司马迁的《史记》是一家之言,不足信B.商代相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C.殷商政制已蕴涵限制王权的理念D.商代政治制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2021-01-23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华中师大海南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种状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嫡长子继承制D.国家建立
8 . 据载,启是夏朝第二位君主。下表为古代文献中关于启的部分记载。这些记载反映出
记载内容文献
禹……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战国策·燕策》
启乃淫溢康乐,野于饮食……天用弗式《墨子·非乐》
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孟子·万章上》
A.儒家对启品德的颂扬值得商榷B.启在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
C.古人对启改变传统的争议颇大D.启是沉湎享乐的昏庸君主
9 . 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下列与材料主旨最相符的是
A.统治者以占卜方式决定国家大事B.神权长期被政权所控制
C.统治者借神权抬高自己权威D.统治者借家族伦理强化统治
10 . “中丁”以前,凡商王法定配偶所生儿子,都有权继承王位,兄弟皆以长幼为序,兄终弟及,幼弟死后王位应复归于长兄之子继承。这说明“中丁”以前
A.父死子继是王位继承主要方式B.未形成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
C.王权继承与宗教活动紧密相关D.王位世袭制度被严重破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