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该制度下每个中心都以结构复制的方式,将中心的治理模式、文化生态等特性‘粘贴”下来,即部分拥有整体的全部功能。因此,当一个中心被摧毁后,其他中心可以重建系统。”该学者意在强调
A.中央集权制度呈现出稳定性B.郡县与中央的组织结构相同
C.宗法制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D.分封制具有防乱御变的价值
2 . 在西周首次分封的七十—国中,姬姓封国就占五十三个,而在姬姓之国中,属于文王诸子的有 16 国,属于武王之子的有 4 国,属于周公后裔的有 6 国。由此可推知,西周的分封
A.强调德才为先B.淡化地域观念
C.对象较为单一D.重视宗法原则
3 . 盟书是诸侯会盟的文字凭证之一,在西周时被刻意保管收藏,具有法律凭证效用。至春秋战国时期,盟书不仅时效性缩短,甚至常因诸侯违约而被迫终止。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礼乐制度已经动摇B.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丧失
C.诸侯之间混战频繁D.思想界“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4 . 周武王克商后,周人视故土为本位的意识强烈,将洛阳称作“东国洛”。周成王迁宅于洛阳后,洛阳地区被周人明确为“天下之中”的“中国”,不再属于“东国”范围。这一变化
A.消除了诸侯割据的隐患B.体现了集权体制的确立
C.反映了关中经济的衰落D.促进了大一统观念的形成
5 . 西周的封土之制较之以往以氏族立邦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这也是封国取代方国的重要体现。这表明
A.西周氏族社会遗迹的消除B.西周实现血缘与地缘的整合
C.周王与封国形成二元统治D.定居农耕文明主导地位确立
2021-05-10更新 | 123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从西周的金文中可以发现,早期周王往往赐予臣下的是一片完整的土地,它们常常有单独的地名,而到了中晚期却只能看到零碎的土地授予了。这一现象表明
A.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已遭破坏B.周王室的实力与地位逐渐减弱
C.周王直接控制国家的所有土地D.赐予的土地可以进行自由交易
2021-05-10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据文献记载,楚人是殷人的后裔,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氏,其创始君主是熊绎。《史记·楚世家》曾载:“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据此可知,西周初期
A.构建了大一统王朝的国家制度
B.分封了异姓诸侯以拓展疆域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确立了君主独尊的集权意识
2021-05-09更新 | 979次组卷 | 12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认为,西周通过分封制使天下共主、天下同源的观念得到了加强,扩展了华夏民族的统治地域,使中华文化从文化中心区向四周广泛传播,增强了广大地域内人们的同质性和相互认同感。该学者意在说明西周分封制(     
A.形成了集权模式B.有利于儒家思想形成
C.传播了周朝文化D.有利于巩固统一基础
2021-05-09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西周统治者告诉鲁、卫之君,对待殷遗民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就是说推行政令时,要照顾殷人的习俗,在疆理土地时,则要依照周的法制。这一举措
A.粉碎了商朝旧贵族的叛乱B.实现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C.有效维护贵族间的政治联系D.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西周时期,“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费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对周王效忠,并承担相应的义务;诸侯国内部事务由诸侯自行处理。这说明西周
A.统一国家形式较为松散B.处于小国林立分裂局面
C.中央集权体制受到削弱D.分封制不利于政权巩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