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代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1)材料中的家谱体现了我国古代什么政治制度?这一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这一特点被后世历代王朝所继承,原因何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妾室所生之子为庶子。①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以此类推,②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材料二   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①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史记·周本纪》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读史指导】


材料   主旨

材料一:介绍本周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
材料二:周幽王破坏宗法制的表现。
信息解读
材料一:①指出了周王室具有王位继承资格的人选。②说明了宗族网的形成具有治理国家的作用,体现了血缘核心。
材料二:①说明了周幽王想要废除预立的太子人选,这破坏了传统的宗法制。
历史结论宗法制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嫡长子继承制是其核心内容,体现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核心特征。

2019-06-1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一高一上册预习卷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3 . 据《史记》记载,齐桓公帮助周襄王平定兄弟叛乱后于葵丘会盟诸侯,并借天子之名发布禁令:“……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毋以妇人与国事”,霸业达到顶峰。这一记载说明当时
A.儒家学说成为齐国正统思想
B.周王室依然具有极大的权威
C.旧的统治秩序得到一定维护
D.妇女社会地位遭到严重贬损
4 .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宗谱等。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下列制度与“家谱”相关的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士族制
D.井田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左传》记载,鲁成公与晋侯朝拜周简王,会同刘康公、成肃公准备共同伐秦的时候,刘康公对成肃公在社庙接受祭品时失礼不敬的行为强烈不满,他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由此推断当时的情况是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君主直接控制地方
C.分封制已彻底瓦解
D.宗法制受到了挑战
2019-02-03更新 | 1028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9年4月1日《每日一题》三轮复习—— 热点1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礼记》对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有这样的记载:“夫昏礼,万世之始也。取于异姓,所以附(依附)远厚(看重)别也。”《左传》称,武王“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舜的后人),而封诸陈”。西周推行这种婚姻制度
A.以防止先代贵族叛乱为主要目的
B.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控制
C.以联姻方式在边远地区传播周文化
D.确立天子与异姓诸侯的大小宗关系
2018-12-2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每日一题》高考二轮复习-考向一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7 .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
A.周王是天下共主
B.大宗小宗不隶属
C.政权与族权结合
D.社会分工很明确
2018·江苏·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礼记·玉藻》记载,周代服饰的颜色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而象征尊贵。但春秋时期齐桓公“好服紫”,以致齐国的百姓争相效仿,最终一国尽服紫。这一变化说明
A.宗法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B.分封割据逐渐走向统一
C.礼乐制度已经丧失殆尽
D.齐国彻底独立于周王室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时期,儒家就对家庭伦理进行了诸多阐述。《礼记·大传》中有“是故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敬爱百姓……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论语·学而》中记载,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夯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材料二   康有为从卢梭的“天赋人权”论出发,对“夫为妻纲”的说教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极力倡导男女平等。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把传统礼教中的“仁义道德”怒斥为“吃人的礼教”。被胡适称为“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的吴虞则以《吃人与礼教》为题怒斥封建礼教,他在文章中写道:“孔二先生的礼教讲到极点,就非杀人吃人不成功,这真是残酷极了!……我们应该明白了:吃人的就是讲礼教的,讲礼教的就是吃人的呀!”在《说孝》中,吴虞甚至认为“孝的弊端是很多很大的了”。

——摘编自吕红平《先秦儒家家庭伦理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儒家家庭伦理观形成的原因,并概括其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近代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伦理道德的看法。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应如何借鉴儒家家庭伦理道德服务当今社会?
10 . 早在周代,“妻”是指庶人配偶或宫中女御。如《礼记·曲礼》记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汉代以后王公大臣之妻称“夫人”,唐、宋、明、清各朝还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称诰命夫人。据此可知
A.森严的等级制度被打破
B.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C.男权在社会中居于主导
D.分封制和礼乐制的崩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