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西周时,文字多刻在青铜器皿上,青铜铭文内容丰富,为后人提供了祭祖、征伐、册命、赏赐等详实记载。这反映出西周
A.青铜铭文追求审美功能B.青铜工艺水平提高
C.文化传承意识增强D.宗法礼仪渐趋崩溃
2 . 《左传·昭公七年》记载,西周时期“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这一材料说明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等级关系明确而严格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D.血缘与政治关系结合
4 . 吕思勉的《中国制度氏·宗族》记载:“正姓,若周姓姬,齐姓姜,宋姓子。庶姓,若鲁之三桓,郑之七穆。盖正姓所以表大宗,庶姓所表小宗也。”材料反映的制度
A.用血缘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统治
C.表明中央行政管理制度成熟
D.标志“家天下”局面的出现
2017·全国·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大清律例》中记载:“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拆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这反映了
A.封建社会等级秩序遭受严重挑战B.分拆家产会有效缓解土地兼并
C.财产继承方面嫡庶之别已趋淡化D.商周以来宗法观念有一定松动
2017-09-11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超级全能生”2018高考全国卷26省9月联考甲卷历史试题
6 . 据记载,公元前892年,西周懿王崩,其叔父辟方以“德望”被宗室诸侯“拥立”为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这反映出当时
A.血缘宗法制是基本政治制度
B.王位继承依据贤能而非长幼
C.嫡长子并无优先继承的权利
D.诸侯争霸导致王室地位衰落
2017-09-09更新 | 191次组卷 | 14卷引用: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中国早期的昭穆之制
A.是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重要内容
B.是在分封诸侯之后逐渐形成的
C.有利于形成礼制化的封建新秩序
D.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点
8 .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周王的亲族
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周王的姻亲
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2016-10-12更新 | 272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0年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族姓)独居五十三人。”这一记载主要表明周代政治具有
A.神权色彩B.皇权色彩C.宗族色彩D.等级色彩
10 . 《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注】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
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
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2016-11-27更新 | 386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4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