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这说明宗法制的重要特征是
A.嫡长子继承
B.兄终弟及
C.大宗与小宗对立
D.神权与王权结合
2018-03-01更新 | 1204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8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成书于春秋晚期的《考工记》记载,周朝都城采取“左祖右社”的布局,“祖”为宗庙,是供奉周王室祖先的地方,“社”为社稷,是国家举行大典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地方。这一布局反映了当时:
A.森严的宗法等级关系
B.“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统治思想
C.“君权神授”思想萌芽
D.“天人合一,时空一体”的哲学思想
2018-04-24更新 | 244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春秋·公羊传》记载:“隐(鲁隐公)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鲁桓公)何以贵?母贵也。”这种立嗣方式
A.实施的目的是防止因争夺君位而引起祸乱
B.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C.表明太后左右了王位的继承
D.表明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礼记》记载,“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据此可知
A.小宗不能进行祭祀活动
B.祭祀制度开始形成
C.王室贵族之间关系融洽
D.大宗拥有祭祀特权
5 . 《礼记》中记载,“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在西周,只有武王才有祭祀文王的特权,周公只有在武王的统率之下,才能参加文王的祭典。材料说明
A.周公贤能不及武王
B.武王位于大宗地位
C.武王权力高度集中
D.周公对武王定期朝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据《礼记·王制》记载:周天子为七庙,诸侯为五庙,大夫为三庙,士为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寝右,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材料表明
A.宗法制有助于将宗族心理演化为阶级意识
B.宗法制与礼乐制度有机结合
C.分封制有助于社会秩序的建立与和谐发展
D.分封制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
2019-01-06更新 | 191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0月学情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西周以前没有关于人质的记载,东周常有宗族之子做人质的情况,如“周郑交质”。秦始皇也是“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时,“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所出。这种变化反映出
A.宗法制已难以为继
B.王室权威荡然无存
C.社会秩序正在转型
D.诸侯争战,民生困苦
8 . 《礼记·祭统》冲记载:“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着之后世者也。”由此可见,当时“鼎铭”
A.具有维系宗法制的功用B.动摇了分封制的基础
C.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确立D.加速了礼乐制度的崩溃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按照周礼的规定,男性贵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有一个。如果元配妻子亡故,理论上男子不能再娶妻,再婚的配偶只能称作继室,而必须保留亡故妻子的元配正妻地位。

——《浅论中国古代妇女再婚问题的演变》

材料二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

——据《吕氏春秋·当务》整理

材料三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史记·周本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周礼对元配妻子的规定源于什么制度?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太史据法而争的理由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周太史伯阳发出“周亡矣”感叹的原因。

2017-10-0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备课课时练习: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10 .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由此可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依据标准是
A.功绩B.品德C.血缘关系D.才能
2017-09-15更新 | 318次组卷 | 21卷引用:新课标版·2017-2018学年历史·必修1 单元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