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出奔”是被迫从一国出逃到另一国寻求政治庇护或援助的一种行为。春秋时的“出奔”多是集团性的,有族人或家臣跟随,到了战国时期,“出奔”则成为一种个人行为。这种变化反映了
A.血缘宗法制受到冲击
B.贵族政治已经被取代
C.政治叛变现象的缓解
D.士阶层已经实现独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从血缘意义上说,受到祭祀的祖先应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然而春秋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这一变化
A.反映了宗法制遭到破坏
B.推动礼乐制度的世俗化
C.加速王权与族权的分离
D.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
2019-04-27更新 | 1174次组卷 | 49卷引用:吉林省蛟河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夏朝时期,天下万国,夏王为“诸侯之长(盟主)”,到了周朝,“天下一家”,周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各部族文化融合的加强
B.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
C.政治制度的宗法伦理化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2019-05-02更新 | 664次组卷 | 26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4 .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
2019-01-30更新 | 2656次组卷 | 71卷引用:2014届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王朝,其制度影响深远。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西周社会是由贵族、平民和奴隶三大阶级构成的。各阶级内部有较细的等级划分。《左传昭公七年》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役使)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台。”其中王、公、大夫为贵族,士为最低等级的贵族。士以下为奴隶,奴隶又分为皂、舆、隶、僚、仆、台六个等级。平民又分为国人与野人。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2)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西周社会结构的特点,并说明背后反映的政治状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先秦时期的中国将对图腾的崇拜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而后又发展为对祖宗的崇拜。该变化有利于
A.弱化神权的影响
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C.宗族观念的强化
D.土地私有制的建立
2019-04-01更新 | 366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2015年习近平在春节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一思想源于中国古代的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科举制
2018-01-24更新 | 218次组卷 | 16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周灭商后,将商人的至上神上帝,转换为天,周王是天的嫡长子,称天子,是诸侯的领袖,天子不必再通过自己的祖先,而是可以直接祭天、向天祈祷,这一变化反映了
A.王权开始高出神权B.最高执政者权力提高
C.血缘纽带渐趋松弛D.“家天下”格局开始动摇

9 .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王国维遗书·殷商制度论》

材料二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统之。

——《元史·百官志》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哪两种政治制度?依据材料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2)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时期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信息。

(3)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2017-10-0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实验班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