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8 道试题
1 . “出奔”是被迫从一国出逃到另一国寻求政治庇护或援助的行为。春秋时期出奔者多来自贵族阶层,有不少宗族成员和私属仆役跟随,出奔事件集团性色彩浓重;战国时期出奔占主导地位的是士,向个人化方向发展。这一变化反映了(     
A.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诸侯兼并战争实现了局部统一
C.当时的政治斗争错综复杂D.宗法血缘关系在政治领域淡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竹书纪年》记载,西周末年,幽王宠幸褒姒,废太子宜臼及其母申后,立褒姒为后,以褒姒子伯服为太子。申后之父西申侯联合缯国等诸侯和犬戎,与王军战,幽王和伯服均被杀,西周灭亡。西申侯等诸侯共尊宜白为周王,即周平王。该事件表明当时(     
A.贵族等级秩序败坏B.宗法制已不被认可
C.诸侯竞争愈演愈烈D.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3 . 福建传统民居土楼,其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
A.不利于邻里关系B.偏离了皇权色彩C.加强了宗教色彩D.体现宗法观念
4 . 元代两浙地区士人家族的祭祖方式多样。有士人家族沿袭前代习俗在寺院、道观中祭祀先人,而兼容儒家礼制与人情的塞祠祭祖形式也开始盛行,还有士人家族开始设立祠堂以祭祖。由此可见元代两浙地区
A.祭祖方式与宗族组织结合已经成熟
B.士人家族以祭祖增强家族凝聚力
C.旧有政治体制与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D.士人家族影响当地传统社会习俗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广东佛山·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考古发现,在西周贵族所铸青铜器的铭文中,经常出现称颂先辈之德的语句,如在陕西出上的西周晚期梁其钟,其铭文内容为颂扬先辈功德,忠心服事天子……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受到挑战B.贵族维护周王地位的传统
C.西周的手工业发达D.诸侯国与周王室纷争激烈
2022-04-13更新 | 503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02(山东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简表

时期特色
先秦时期.“东郭民有祖朝者,上书于晋献公曰:'愿请闻国家之计。’献公使人告之日:"肉食者已虑之矣,藿(豆类作物的叶子)食者尚何预焉?”
汉初《淮南子》认为“口好味,接而说(悦)之,不知利害",是属于“嗜欲”,“重于滋味'是一种“邪气”
魏晋毕茂世(卓)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到了唐代,稻米又取代了粟在粮食作物中的首席地位,麦类在唐后期又取得了与粟并驾齐驱的地位,从而形成了稻、麦、粟这样的主食结构。

——摘编自黎虎《略论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研究》

材料蕴含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诸多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所拟论题明确,阐述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2-02-25更新 | 375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年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指出,从儒家所预设的社会政治发展模式来看,嫡长制虽是“家天下”的传子之法,但却是通往“官天下”的现实起点。该学者意在说明嫡长制
A.确立了王位继承的基本原则B.反映了儒家家族本位的伦理
C.体现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理念D.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8 . 有学者指出,周代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君主的地位与权力,其余诸子只能另立宗室。尽管在隶属关系上,“君有合族之道”,但是,仅就君主的公室而言,其成员的数量是有限的……所以,周代宗法制度规定“大宗百世不迁,小宗五世则迁”。该学者意在说明,周代宗法制
A.强化了中央集权B.促进了宗族团结
C.维护了王室权威D.确立了等级秩序
9 . 下表是关于周代部分战争的记载。这些记载共同反映出周代
A.君臣名分长期存在B.诸侯争霸愈演愈烈
C.王室军队实力有限D.分封制度存在缺陷
10 . 春秋战国时期,世族为管理封邑更倾向于启用比较有才能的"士",不问其出身,而"士"为了在社会上立足也积极寻求入仕机会。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贵族权力的强化B.人才流动的频繁
C.官僚政治的确立D.宗法秩序的松动
2021-05-09更新 | 1526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1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