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左传》记载有“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此外,天子和诸侯还经常举行“合族之食”的典礼。材料反映了(     
A.民间的宗法关系比较浓厚B.分封制是维系西周统治的基础
C.同姓与异姓诸侯权利相同D.利用宗族关系来维护政治认同
2 . 春秋以前,平民经济的基本单位主要是家族村社,贵族经济的基本单位是父系大家族而不是个体家庭。这反映出(       
A.贵族生活被全社会效仿B.奴隶制经济停滞不前
C.宗法制对社会影响深刻D.分封制缺乏坚实基础
2022-07-09更新 | 593次组卷 | 12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A.利于邻里和睦B.受宗法影响C.体现宗教色彩D.突出皇权至上
2022-07-06更新 | 1720次组卷 | 73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与家谱相关的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内外服制D.井田制
2022-06-04更新 | 2307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秦汉以后,嫡长子继承原则被运用到皇位继承和一般地主家产分配之中,但没有西周宗法制严格:在东汉豪族地主的田庄内,庄主“振赡穷乏,务施九族,自亲者始”,对同宗贫困而死者则纠合宗人合族收葬: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垄断政权,“谱学”大兴。这反映了
A.家国同构是古代政治结构的首要特征
B.宗法制度本质就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
C.宗法宗族观念在古代社会的影响深远
D.宗法伦理道德维系封建社会长治久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周王室与同姓诸侯或同姓诸侯之间的外交辞令中,“父”被用于年龄较低贵族对年龄较长贵族的称呼。战国之后,将“父”与“兄”“老”“师”等词连缀,用于非血缘关系的长辈,这是“父”的进一步泛化。这种变化(     
A.体现了儒家伦理体系的内涵B.表明礼乐制延伸至底层
C.说明社会宗族推进社会变革D.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团结
7 . 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政治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分封与宗法关系的说明最为恰当的是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侯国不再以周天子为大宗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小宗
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
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2022-02-15更新 | 128次组卷 | 54卷引用:2010年湖北武汉二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8 . 《史记·殷本纪》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殷商后期,兄终弟及制为父子相承制代替,王位传承趋于严格。如帝乙的长子微子启,生在“微”,封为子爵,名启,因启的母亲非正妻,因此启虽为长子却不能承袭干位。帝乙的小儿子辛(即纣王),因其母是正宫,嫡出,故继承了殷商的王位。这说明殷商
A.王位继承始终嫡庶不分B.以兄终弟及避免幼主执政
C.注重依据才能传承王位D.末期已出现嫡长子继承制
2022-01-17更新 | 434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建构起纵向的统治秩序,加强了王权。宗法制则从普遍存在的宗族关系层面,增强了周王的影响力。由此可知西周政治制度建构的出发点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防止商朝旧贵族的复辟
C.实现统一有序的国家治理D.维护等级分明的贵族政治
10 . 王国维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以宗法制形成政治实体始于西周B.宗法制成为封邦建国的内在基础
C.同姓不婚加强了姬姓封国间联系D.宗法制扩大了周王朝的文化影响
2021-08-26更新 | 1007次组卷 | 1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