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1 道试题
1 . “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下列制度中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是(  )
A.科举制B.世袭制C.嫡长子继承制D.察举制
2020-11-21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广东专用)01
2 . 2017 年 4 月以来,会宁县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重要讲话精神,开展了“会宁县最具影响力的优良家风”为主题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华民族重视家庭、重视亲情、重视家风的优良传统源于中国古代的(     
A.礼乐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世官制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完备而严格,是一个成功的创造。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民”。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

——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

材料二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理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宗法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该制度对西周政治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
4 . 有学者撰文指出,周文王父亲季历是太王幼子,太王将王位传季历,其兄泰伯出走;武王继承文王的王位,而他并非嫡长子;武王去世后,武王之弟周公实际上已经称王。该学者意在说明这一时期
A.王位继承方式创新B.分封制度得以顺利推行
C.宗法制度尚不完善D.统治集团内部和平共处
20-21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国古代视立太子为国本。明朝神宗时期,先是恭妃生皇长子常洛,后来深受神宗宠爱的贵妃生皇三子常洵,神宗企图立常洵为太子,遭到朝臣坚决抵制。历经15年的斗争,终于迫使神宗册立常洛为太子,“国本之争”终以朝臣的胜利而告终。这一结局说明
A.家国一体的政治观念趋向淡化B.皇帝专制权力受到有效的制约
C.宗法观念对统治秩序影响深远D.朴素的民主思想已经渗入政治
2020-10-15更新 | 7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西周根据血缘的亲近、高贵确定继承人,并使之成为后世的垂范,这种对继承人的“唯一”指向目的是避免权力争斗。材料表明
A.宗法制旨在稳定统治B.分封制有利于规避争斗
C.周代制度为后世沿用D.周代统治长期动荡不安
7 . 在中国传统社会,祖宗崇拜、血缘亲情、伦理道德及由此衍生的心理上的从属感,成为专制王权操纵社会的工具,也是臣民文化的起点。材料反映了
A.家庭伦理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准则
B.君主专制是宗法向政治延伸的必然结果
C.传统政治文化强化了王权的秩序认同
D.等级秩序是专制王权不断强化的奠基石
2020-10-01更新 | 4139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广雅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培优历史试题
8 .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这说明
A.小国寡民的现象在当时十分普遍B.分封制下小农经济发展的影响
C.古代中国人口数量没有发生变动D.宗法关系观念在中国影响深远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很早时期起,血缘亲族关系纽带在希腊社会中就被打破了。公元前六世纪,克里斯提尼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打破和改造雅典社会结构中残存的血缘亲族组织。希腊城邦不是一个封闭的农业社会,而是一个开放的商业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航海贸易往来的频繁和扩大,大量外邦人迁入定居,所有这些,都从根本上腐蚀和瓦解了古希腊社会中的血缘亲族组织。

——摘编自《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材料二   从秦朝建立到五代十国,宗族在封建国家的建立中不断被分解、变异。秦朝仍实行“家天下”的政治统治,血缘亲疏仍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汉武帝时,“徙强宗大族,不得族居”。东汉时,宗族以士族门阀形式持续到了魏晋。隋唐宗法受到毁灭性打击,但因其顽强生命力,并未完全排除于国家政治生活。由宋到清,宗法逐渐内化为主体政治结构的潜在因素,一改以往的贵族存在模式,将自身形态深入到民间基层,形成了具有特殊意义的组织群体,既维护了宗族的长治久安,也稳定了国家政治体制。

——摘编自王露《中国古代宗族与臣民意识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雅典血缘亲族组织削弱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古代中国血缘宗族的发展特征及影响。
2020-07-2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秦穆公“兼国十二,开地千里”,齐桓公“并国三十五”,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楚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这说明
A.国家一统局面被打破B.各部族融合得到加强
C.宗法制度已走向瓦解D.周王室势力开始衰落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