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左传》记载,鲁成公与晋侯朝拜周简王,会同刘康公、成肃公准备共同伐秦的时候,刘康公对成肃公在社庙接受祭品时失礼不敬的行为强烈不满,他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由此推断当时的情况是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君主直接控制地方
C.分封制已彻底瓦解
D.宗法制受到了挑战
2019-02-03更新 | 1028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博白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周代法律规定士以下的人犯死罪处死刑时,要暴尸于闹市;贵族犯死罪时,则秘密处决;王族犯罪用刑时不得使用使其丧失生育能力的刑罚。这反映了当时
A.法律限制贵族特权
B.法外特权的普遍化
C.宗法伦理的法律化
D.量刑定罪的随意性
3 . 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史说:“强迫性的等级关系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A.西周实行宗法制
B.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C.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D.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
4 . 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与下列哪一制度关系最密切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5 . 自殷周以来,中国古代宗族制度经历了先秦典型宗族制、秦唐间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间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绅衿富人宗族制。这一变化表明,中国古代宗族制度
A.主体呈平民化趋势
B.社会功能逐渐减弱
C.政治功能趋向增强
D.始终坚持儒学主导
2019-08-24更新 | 219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西来宾市象州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春秋时期被灭的诸侯国有60个以上,但其大部分是以夷灭夏和以夏灭夷;诸(华)夏国相灭只占极少数,姬姓相灭的例子尤少。这一现象说明
A.周天子权威足以维持秩序
B.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利于国家统一
C.宗族和姻亲关系发挥作用
D.诸侯国之间力量势均力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从血缘意义上说,受到祭祀的祖先应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然而春秋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这一变化
A.反映了宗法制遭到破坏
B.推动礼乐制度的世俗化
C.加速王权与族权的分离
D.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
2019-04-27更新 | 1174次组卷 | 4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夏商周三代,宗庙位于国都中心,据《礼记·曲礼》记载:“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牲口房和库房)为次,居室为后。”这说明三代
A.重视农业成为社会共识B.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C.等级制度影响日常生活D.祖先崇拜占据重要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国古代是“家国同构”的社会,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父为“家君”,君为“国父”。由此可知
A.“君权”是“父权”的延伸和扩张
B.分封制是“家国同构”的制度根源
C.血缘纽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础
D.儒家思想根植于悠久的文化传统
2019-04-23更新 | 404次组卷 | 2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据此可知
A.商朝初期“家天下”制度开始形成
B.商朝末期“分封制”已经走向成熟.
C.商朝初期“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
D.商朝末期实行了“嫡长子继承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