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子才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的趋势是
A.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B.家庭成员关系趋于平等
C.嫡妻的地位日渐上升D.家父长权力日益趋巩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洪武元年颁布的《大明令》申明,“不许乞养异姓为嗣,以乱宗族”。明朝后期修订的《问刑条例》则规定,“其财买义男,如恩养年久,配有室家者,照例同子孙论”。这一变化可以说明当时
A.纲常伦理受到严重冲击
B.宗法关系渐趋松弛
C.异姓承继取代嫡子继承
D.社会风俗急剧转变
2019-05-14更新 | 1026次组卷 | 30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区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西周孝的对象为祖先考妣(不包括健在的人),孝的形式是祭祀,以不断强化祖先权威和同出一祖意识,达到“以藩屏周”的目的。至春秋,孔子倡导的孝的基本形式是侍奉父母,将孝下移至庶人,为人子者都是孝的主体。这种变化反映出
A.父权挣脱宗权
B.宗法观念淡漠
C.礼乐制度瓦解
D.小农经济确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魏书·高祖纪》载:“夏殷不嫌一姓之婚,周制始绝同姓之娶。”这种变化表明:
A.夏朝仍处于国家形成前的落后状态B.周代已实现了中央集权
C.周代实行较为完备的血缘贵族政治D.周代恪守封建伦理道德
2017-04-17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大学区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6 . 《周礼》曾规定,只有王侯卿士有资格建家庙,普通庶民只能路祭。明代嘉靖皇帝年间允许民间“联宗立庙”,民间建立宗祠获得了合法地位。这种变化反映了
A.生产方式的变革B.宗法伦理的淡化
C.社会发展的需求D.君主专制的强化
2017-02-28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实验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图所示是台湾某教科书对历史上某个时期社会变化的描述,该时期是
A.夏商西周B.春秋战国
C.秦汉三国D.两晋南北朝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法制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时代。经过夏、商的衍化,到西周时最后形成严密的制度即宗法制度------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
——《中国历史纵与横》
材料二     宗族制群体作为一种松散的利益群体,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而由宗族群体所形成的宗族势力,虽与过去相比有了本质性的变化,但作为封建残余仍对农村社区起着一定的破坏性作用,成为农村基层社区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的破坏力量。
——陈永平、李委莎《宗族势力:当前农村社区生活中一股潜在的破坏力量》(《社会学研究》1991年第5期)
材料三     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与中国国家政权之间具有较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与现代化的主潮流并不处于截然对立的状态。然而,家族组织又是一柄双刃剑,以它为表现形式的族际冲突制(编者注:农村宗族械斗),以及由于政府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普遍不满,很可能在家族组织复兴中成为某种破坏性力量”。
——杨平《湛江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调查》(《战略与管理》1994 年第1期)
(1)据材料一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
(2)评材料中关于宗法制的复兴或重建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二或材料三中的任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