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证券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黄宗羲在对儒家政治理想进行重新阐释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哪些新的制度构想;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黄宗羲的思想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推翻了皇帝和贵族专制政权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
2021-05-21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家庭制度的变迁,是社会变迁的诸多表现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庭交往》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   黄宗羲生活于明末清初,两百年后其政治思想备受推崇。梁启超与谭嗣同等曾将《明夷待访录》“节钞”送人。革命党人陈天华认为,《明夷待访录》“虽不及《民约论》(又译《社会契约论》)之完备,民约之理,却已包括在内”。该书中的《原君》《原臣》也曾被用作兴中会的宣传品。民国时期,梁启超反思说:“畴昔谈立宪、谈共和者,偶见经典中某字某句与立宪、共和等字义略相近,辄摭拾以沾沾自喜,谓此制为我所固有。其实今世共和、立宪制度之为物,即泰西亦不过起于近百年……比附之言,传播既广……以为所谓立宪、共和者不过如是,而不复追求其真义之所存。”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主要目的。
(2)材料二是否表明20世纪初中国传统家庭制度发生了变化?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材料二所述20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3)材料三中家庭制度发生变化的根源是什么?
(4)据材料四评析清末民初关于黄宗羲的“记忆复兴”这一现象。
2021-11-02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殷代氏族是政治社会共同体,有土地、有人民,相当独立自主,他们和殷王室不一定共同具有高度的认同意识。即使是殷王后裔之族,也有些人认为武王革命不过意味着换了一位共主,无所谓亡国之痛。他们愿意归顺周人,小邦周也乐于接纳。”为了避免上述情形发生,“周人”的对策是
A.制定礼制,规范贵族的行举
B.实行宗法制,强调“家国一体”观念
C.制定律法,惩戒贵族的失范
D.实行井田制,确立“土地国有”观念
4 . 公元前 651 年,管仲在葵丘会盟并发布文告,其文告中有“毋易树子, 毋以妾为妻, 毋使妇人干国事”等内容;《唐律疏议·户婚》中规定:“诸以妻为妾,以婢为妻者, 徒三年。以妾及客女为妻,以婢为妾者,徒一年半。”其变化表明
A.妇女地位的低下B.法律取代了礼教C.宗法观念的强化D.礼乐制度的崩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史学家认为西周社会与商朝一样,仍是由贵族、平民、奴隶三大阶级构成的。与商代不同的是,西周贵族内部有更细的等级划分,等级的色彩尤其明显。”对这种现象的原因合理的解释是
A.分封制使周王处于天下共主的地位
B.宗法制进一步细化了西周贵族等级
C.世袭制造成了贵族把持政权的局面
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神化了西周王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古代建筑作为承载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是古代政治、经济、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反映。我国北方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布局是分居四面的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依照古代宗法礼仪观念长辈应居住在
A.东厢房B.西厢房C.北房D.南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某古书记载,“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一把手,是全国子民之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之首脑亦被视为‘父母官’。”该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B.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C.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D.男女平等,均可做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礼记》中说:“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主要说明(  )
A.主张实行宗法制B.指出尊敬祖宗是人的本性
C.强调统治阶级要实行“仁政”D.指出宗法制对于巩固统治的意义
9 . 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统称为“uncle”完全不同。可见,这些汉语称谓语体现出
A.明亲疏的家族追求
B.辨等级的阶级理论
C.别长幼的宗法意识
D.重家庭的人伦观念
2017-09-27更新 | 202次组卷 | 2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历史(文)试题

10 . 城市如同一个符号,走近它,可以领略历史的沉淀、感受时代的变迁。

材料一


(1)对比唐朝,宋朝的商业活动有何发展变化?这种变化在文学上有何体现?

材料二无论是旧的圣道还是新的科尔索大街,罗马的轴线总是畅通无阻的,都是一条供人流通的大道。它的纪念性,是靠坐落于两边的建筑和活动于其上的人共同来完成的。

要穿越北京的中轴线?你会遇到一个又一个的障碍。故宫、天安门、毛主席纪念堂……这些新老建筑被有意识地安排在中轴线上,你要一次一次绕开。然后,如果没有这些建筑,也就没有北京的中轴线——这条轴线,并不是供人行走的,而是引导人向中心建筑致敬的。

——摘编自杨煦《城市轴线——西方与东方的对话》

(2)对比罗马与北京轴线的形态,反映出东西方城市建筑的何种不同理念,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有何不同?

材料三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至清嘉庆年间湖北汉口、河南朱仙、江西景德、广东佛山并称四大名镇。汉口的港口贸易运输业颇为发达,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居民填滥商贾辐楼,为楚中第一繁盛处”。颇能反映其繁盛。清乾隆年间,汉口更盛于世,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二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城市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四法国人傅立德在《上海法租界史》“告读者”部分写道:“尽管这部著作是如此不完善,但至少有一点好处,使读者知道我们国家在这一小块土地上的惊人努力。当第一个法国人来这里居住时,它还是一个布满了沼泽地的荒僻的地方。创建初期的寒伧的法国区(法租界)今天已经成为这个巨大的上海地区中心的一个繁华市区,它有自己的独立生活……完成这样的业绩花了多少时间呢?还不到80年。我们有权利引以自豪。”

(4)依据所学知识,该书大约出版于何时?“自己的独立生活”是指什么?

2017-04-18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天津市红桥区重点中学八校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