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家国同构可以看作父亲为一家之君,君为国父,君与父互为表里,国与家是彼此沟通的。故中国古语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的说法。

材料二   秦以后,中国就开始有一个统一政府……政治领袖,就是皇帝……皇位是世袭的……封建制度早已推翻。单只皇室一家是世袭的……这已是政治制度上一项绝大的进步。……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皇室和政府是应该分开的……皇帝是国家的唯一领袖……是国家的元首,象征此国家之统一;宰相是政府的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开阡陌,置郡县,此等皆是应运豪杰、因时大臣。圣人复起,不能易也。”(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

——李贽《史纲评要》

材料四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平?

……故秦、汉以降,天子孤立无辅,祚不永于商、周……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呜呼!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贤而秀者,皆可以奖之以君子之位而长民。……若夫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摘编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礼”在古代中国社会中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政治制度上一项绝大的进步”的含义。这是否意味着“家天下”制度的结束?请说明理由。
(3)在材料三中,李贽从哪些方面评价了秦朝的制度与政策?
(4)根据材料四归纳王夫之对秦制的看法。
2020-10-17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学术界对殷商时期继承制度总结归纳为一类:即“弟及为主”、“子继与弟及并用”、"子继为主”。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血缘分封尚未形成B.兄终弟及现象普遍
C.嫡子继承或已存在D.王权神权相结合
2021-12-02更新 | 460次组卷 | 6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西周哪些制度?各有何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示例完成汉、唐、明、清四朝中枢机构的演变过程。

(3)从上述中枢机构的演变过程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
2020-11-1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一〇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高一历史课上,历史老师让学生归纳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下列同学的发言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皇权至上
②深受宗法等级观念的影响
③天子居于统治地位,等级森严
④宗法制和分封制紧密结合,互为表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者禘(宗庙祭祀的一种祭名)其祖之所自出(诸族之始祖多感天而生),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王(嫡子有残疾无法继承王位,由庶子代之),亦如之。

——《礼记·丧服小记》

别子(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嫡子、庶子)为祖,继(继嗣)别为宗,继祢(亡父)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

——《礼记·大传》

材料二   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潘岳《中国发展面临着深重的危机与难逢的机遇》

材料三   从春秋以至战国,诸侯之间相互并吞,大国争霸激烈。这看起来像是由于周室衰微而出现的一种分裂局面,其实正是在这个过程……形成了地区性的统一王国,战国七雄进一步兼并的结果,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首次统一的秦汉皇朝。……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议定皇帝尊号,初建封建朝廷之后不久,秦始皇和公卿大臣们便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地方行政机构的问题。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述西周祭祀制度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大国争霸”出现的原因,并指出秦朝解决“问题”的措施。
6 .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家庭制度的变迁,是社会变迁的诸多表现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庭交往》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   黄宗羲生活于明末清初,两百年后其政治思想备受推崇。梁启超与谭嗣同等曾将《明夷待访录》“节钞”送人。革命党人陈天华认为,《明夷待访录》“虽不及《民约论》(又译《社会契约论》)之完备,民约之理,却已包括在内”。该书中的《原君》《原臣》也曾被用作兴中会的宣传品。民国时期,梁启超反思说:“畴昔谈立宪、谈共和者,偶见经典中某字某句与立宪、共和等字义略相近,辄摭拾以沾沾自喜,谓此制为我所固有。其实今世共和、立宪制度之为物,即泰西亦不过起于近百年……比附之言,传播既广……以为所谓立宪、共和者不过如是,而不复追求其真义之所存。”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主要目的。
(2)材料二是否表明20世纪初中国传统家庭制度发生了变化?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材料二所述20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3)材料三中家庭制度发生变化的根源是什么?
(4)据材料四评析清末民初关于黄宗羲的“记忆复兴”这一现象。
2021-11-02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创造了与各部族均无血缘关系的“天”,并赋予“天”这一至上神伦理道德特征。周王以“明德”的方式承天命,祭天是周王的特权。周王根据与周天子的血缘关系亲疏进行分封,并创造性地运用于建立异姓宗盟与宗法秩序。周王在封土授民时,也把“明德”这一宗法伦理观念分给请侯。杨向奎先生指出,“以德、礼为主的周公之道,世代相传,春秋末期遂有孔子以仁、礼为内容的儒家思想”。《诗经》曰:“有孝有德……四方为则。”侯外庐先生明确指出:“周人才把德孝并称,德以对天,孝以对祖。”

——摘编自巴新生《西周“有孝有德”宗法伦理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材料二 在两汉历史文献中,有密集的关于家族“祠堂”的记录。如《东观汉记》载:“(邓晨)与上(刘秀)起兵,新野吏乃烧晨先祖祠堂,汗池室宅,焚其家墓。”益州太守文齐稳定地方有功,刘秀即位,“封成义侯”,然而途中去世。“诏为起祠堂,郡人立庙祀之。”益州太守张翁“政化清平,得夷人和”。当地少数民族“二百余人,费牛羊送丧”,直抵张翁家乡安汉,“起坟祭把”。这一情形得到汉王朝执政集团的表扬,“诏书嘉美,为立祠堂”。

——摘编自玉子今《汉代“祠堂”的宗法权成与文化位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周政治统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汉代祠堂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宗法伦理观念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多数的西周封建论者都把西周初年的分封制看作是中国封建领主制形成的重要标志。例如,范文澜认为,西周的“天子、诸侯、采邑主都从分封里建立起自己的权力,形成了整套的统治体系”。王亚南把西周在灭商后逐渐选择和创制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划分等级和颁田制禄等一整套办法,概括地称为“封建制度”。

西周封建论者一般都认为,宗法制度和封建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把宗法制度看作是中国封建制的特点。范文澜说,西周封建社会最重要的上层建筑就是宗法制度,而宗法制度的基本精神就是以宗主为中心,按血统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等级制度;这种制度在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里都是存在的,它对贵族领主来说是一种加强统治的力量,对农夫来说也是一种组织力量……

——摘编自林甘泉等《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

材料二 秦国在黄河南北的大平原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大扫除,使封建制留下来的残余一扫而光,然后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封建社会的这一发展,意味着农民与封建土地所有者的人身隶属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放松,或者说农奴制得到废除。

从封建领主制到封建专制主义的道路,是用农民的尸骨铺平的。在覆灭六国的残酷的战争中,以及在后来无止境的土木徭役中,死亡的农民是不计其数的,农民用自己的鲜血刷红了阿房宫,但他们得到的报酬是一副新的枷锁、一套新的剥削制度以及新兴地主阶级的赋税和徭役。因此,在农民看来,这不过是以暴易暴而已。

——摘编自翦伯贽《秦汉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封建论者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宗法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作者对秦统一中国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分封者,就是周人的一个或数个血缘氏族部落,集体向新的土地迁居。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原来是周公东征讨伐的对象之一,商代重要的属国奄国所在地。鲁国的受封是为了加强对东夷的控制…而鲁侯伯禽受封的六个殷人氏族和伯禽所带的周人氏族,构成鲁人的主体。以往的国都都是因氏族的自然聚落而形成的,偏重于血缘关系,这个时候的国就有了地域的概念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

材料二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妾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1)根据材料一,概括鲁侯伯禽受封建国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质。
2022-01-1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曹氏)叔振铎,文王子而式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于陶邱.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宋)郑樵《通志略》

材料二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子,其他妾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长子、嫡长孙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力,称其为大宗。其他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祖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行政建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请列出这种制度所形成的等级结构,并简要概括其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政治制度?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其最大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建制发生了什么变化?在任用地方行政长官上有何特点?
2021-10-12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东南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