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1 . 中国人对与父母同辈的称谓非常多,比如有“伯伯、叔叔、舅舅、姑妈、姨妈……”等,这种现象应该受中国古代哪种制度影响最大
A.分封制B.宗法制
C.等级制D.礼仪制
2016-12-12更新 | 222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0-2011学年云南省蒙自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2 . 丁山先生在《宗法考源》中说:“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殷之宗庙,以子能继父者为大宗,身死而子不能继位者,虽长于昆弟,亦降为小宗。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昭穆亲疏之法也。”材料强调的是
A.宗法制起源于嫡庶之制
B.宗法制与周公制礼无关
C.宗法制在商代已经存在
D.宗法制起源于宗庙祭祀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2018年2月15号是我国传统农历腊月最后一天,也被称之为“除夕”,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家家户户清扫庭院或忙忙碌碌,准备除旧迎新;这一天不论身在何方的游子,都要赶回家与家人吃一顿团圆饭。中国人的这种“团圆”观念是受到以下哪种制度的影响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
4 . 据记载,族刑(指以整个宗族为单位进行惩罚的刑法)在春秋时期被广泛运用,但到战国时期“灭族”、“逐族”的族刑记载大为减少,多以父母、妻子、同产(即同父的兄弟姊妹)在内的“三族”之刑所取代。此变化说明(        )
A.宗法观念逐渐淡化B.仁政思想得到贯彻
C.郡县制度得到加强D.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5 . 《礼记》中说:“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主要说明(        )
A.强调统治阶级要实行“仁政”B.指出尊敬祖宗是人的本性
C.主张实行分封制D.指出宗法制对于巩固统治的意义
6 . 周代的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但考古人员在河北省平山县挖掘战国时期中山国遗址时,却有两套九鼎出土。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传统礼乐制度开始遭到破坏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山国在战国时期地位较高
D.分封制的瓦解
7 . 周代,卜巫史祝等人员的工作由商代的“祭天”、“问天”转变为以“服务于人事”来诠释天子的祭祀活动。这一变化说明
A.宗法制度已经确立B.神权政治日益完善
C.世俗王权得到加强D.天人合一得以实现
8 . 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美称的郑氏家族,极其重视祭祖,族人参加祭祀时,要诵读族谱,击鼓讲唱:“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毋徇私以妨大义,毋怠惰以荒厥事,毋纵奢以干天刑……”这表明郑氏家规
A.强调尊卑等级关系
B.弱化族人社会责任
C.巩固宗法血缘制度
D.立足伦理注重规范
9 . 《吕氏春秋》中记载:“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为解决以上问题,当时规定的制度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按年龄继承制
C.按军功继承制
D.按遗嘱继承制

10 . 城市见证历史,城市发展折射出人类文明进步。

材料一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

材料二

请回答:材料一、二的城市建造分别体现什么特点,这两个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分别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