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周代的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但考古人员在河北省平山县挖掘战国时期中山国遗址时,却有两套九鼎出土。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传统礼乐制度开始遭到破坏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山国在战国时期地位较高
D.分封制的瓦解
2 . 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问题是
A.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B.西周的青铜器数量比较少
C.西周的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3 . 《吕氏春秋》中记载:“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为解决以上问题,当时规定的制度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按年龄继承制
C.按军功继承制
D.按遗嘱继承制
4 . 丁山先生在《宗法考源》中说:“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殷之宗庙,以子能继父者为大宗,身死而子不能继位者,虽长于昆弟,亦降为小宗。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昭穆亲疏之法也。”材料强调的是
A.宗法制起源于嫡庶之制
B.宗法制与周公制礼无关
C.宗法制在商代已经存在
D.宗法制起源于宗庙祭祀制度
5 . 中国人对与父母同辈的称谓非常多,比如有“伯伯、叔叔、舅舅、姑妈、姨妈……”等,这种现象应该受中国古代哪种制度影响最大
A.分封制B.宗法制
C.等级制D.礼仪制
2016-12-12更新 | 222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0-2011学年云南省蒙自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韩非认为,君臣关系是利害矛盾。君主用官爵来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这反映了
A.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
B.儒家伦理确立正统思想地位
C.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
D.君臣关系演变促进社会变革
2016-11-27更新 | 346次组卷 | 26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
A.父子
B.兄弟
C.平等
D.大宗与小宗
2016-11-27更新 | 266次组卷 | 26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礼记》中说:“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主要说明(        )
A.强调统治阶级要实行“仁政”B.指出尊敬祖宗是人的本性
C.主张实行分封制D.指出宗法制对于巩固统治的意义
9 .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当春节临近,什么困难都阻挡不住游子回家过年和祭拜祖先的步伐。与这种习俗和精神信仰有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中央集权制
10 . 著名史学家张荫麟《中国史纲》认为“周代社会组织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的基础”, 此处的社会组织应该是(     
A.世袭制B.宗法制C.军功爵制D.分封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