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0 道试题
1 . 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 本所生, 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种制度
A.郡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内外服制
2020-08-18更新 | 127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
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
2020-07-08更新 | 13836次组卷 | 97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明代徽州文书记载,某一时期乡村的边界纠纷、交易纠纷、侵害地权、采伐林木等土地纠纷共计75例(见下表)。这反映了
A.传统乡村宗族社会的特征B.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C.封建社会法律法规不健全D.地方势力强大,影响中央权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记载,公元前609年莒国围君废除太子仆,太子仆便杀害国君后携带宝玉“出奔”鲁国,被鲁国以“弑君父”不孝“窃宝玉”不忠为由驱逐出境。由此可知,当时
A.列国内部争权斗争激烈B.鲁国深受儒学的影响
C.鲁国恪守宗法政治理念D.礼崩乐坏成政治常态
5 . 据《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B.执政权力实现高度集中
C.国家统治区域得到扩展D.诸侯王国问题彻底解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西周时期,国君即位要朝于庙,卿大夫就任新的官职也要“告庙”,诸侯觐见天子等重要活动都必须在祖庙举行重大典礼。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安抚子弟功臣,扩大统治范围B.防范诸侯兼并,加强中央集权
C.严格等级秩序,维护世官制度D.巩固宗族关系,增强统治力量
2020-05-03更新 | 553次组卷 | 17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周代,大宗是宗族成员共同宗庙的宗庙主。小宗也是各自范围内近亲的共同宗庙的宗庙主。普通族人祭祀祖先,一般须在大宗或小宗所主持的各级宗庙中进行,并由大宗或小宗主持祭祀仪式。这一体制
A.保障了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身份
B.维护了周天子天下大宗的特殊地位
C.确保了嫡长子对权力的合法继承
D.保证了大宗独享对祖先的祭祀权力
8 . 下表是不同史籍关于西周政治制度的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最完整结论是,西周
记述出处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荀子·儒效》
A.以血缘为纽带把政权与族权相结合
B.强化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隶属关系
C.分封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
D.周天子通过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中国的宗法血缘制历史悠久,其精神长久地保存在中华文化中。下列成语可作为这一历史现象的佐证的是
A.空前绝后B.跋前疐后C.光前裕后D.瞻前顾后
10 . 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以长子继承制为核心B.确定了严格的大小宗体系
C.有利于防止内部纷争D.形成家国一体的统治结构
2020-02-09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