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实行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1 . 唐代诗人杜甫在《望岳》中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诗句。诗中“齐鲁”的出现是源于西周的分封制。受封于“齐”的是哪一类
A.功臣
B.王室子弟
C.商代贵族
D.诸侯
2 .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
A.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B.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2019-10-17更新 | 558次组卷 | 54卷引用:2015届浙江建人高复校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秦始皇推行郡县制,主要原因不是最高统治者认识上的问题,而是由历史条件所决定。历史条件主要是
A.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B.前朝打下的制度基础
C.统治集团的人才条件
D.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
4 . 公元前1044年武王伐纣,纣王兵败自焚,殷贵族微子启“面缚衔璧”,向武王投降。武王“投殷之后于宋”。“宋”位于下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2019-09-0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浙江省金华第一中学高三模拟历史试题
5 . 谈及古代某政治制度,史载:“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后来,“甸服”“侯服”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其政治原因是
A.周王室实力衰微
B.分封制度的推广
C.呈权高度集中的实现
D.“大一统”政体的建立
2019-08-15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学考、选考)选择题专项加强训练
6 . 有学者指出:“周代是第一次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通婚。”西周初期的诸侯国贵族之间不能通婚的是
A.鲁国和宋国
B.燕国和齐国
C.鲁国和燕国
D.宋国和齐国
7 . 卫国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是商朝都城朝歌所在地;鲁国伯禽的封国,原来是商代重要的属国奄国所在地;齐国是姜太公吕尚的封国,是周公东征对象蒲姑所在地。西周的这些分封
A.依据严格的宗法等级
B.得到同姓子弟的支持
C.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
D.谋求权力的高度集中
8 . 燕国自周初受封,“社稷血食(受享祭品)者八、九百岁,于姬姓独后亡”。燕国
A.是深入东北最远的姬姓封国
B.由伯禽代表其父周公受封
C.被指令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
D.于公元2世纪为秦国所灭
9 . 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在《释中国》一文中论证,“中国”一词至迟出现在西周初年,仅指“中央之国”或“中央之城”。西周初年的“中国”位于今天的
A.河北B.山东C.河南D.湖北
10 . 西周发迹于富庶的渭河谷地,定都岐山脚下的镐京。如何控制新增的广大东部地区?周公决定继承武王的规划,在洛邑新建一个都城,称为成周,镐京则称为宗周。镐京为“宗周”,意在强调
A.周为天下之大宗
B.周公是天下共主
C.镐京是周的发迹之地
D.镐京是周的都城所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