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实行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西周时,每一个受封的诸侯国都是周王室的一个军事据点,是王室的地方代言人,代行周的统治。这些诸侯国对王室承担着的义务中最重要的是在军事上形成对王朝的护卫。这反映了
A.“天下为公”B.“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D.“大事集权,小事放权”
2021-03-29更新 | 585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03(浙江卷)
2 . 西周武王封姜尚为齐侯,都营丘。姜尚率部“夜衣而行,黎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由此可知,分封齐侯
A.改变了西周血缘分封的原则B.体现了官僚政治确立
C.有利于巩固西周贵族的统治D.导致了地方争端加剧
2021-03-19更新 | 766次组卷 | 5卷引用: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时期的社会转型-纲要上-素养测评
3 . 某种制度使“分”转化为“合”,把离心力转化为向心力,这种“合”在经济结构方面的反映,是对周天子最高土地所有权观念的认同。该制度
A.用血缘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B.使贵族集团形成森严的等级序列
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D.是西周政治制度的经济基础
2021-03-11更新 | 281次组卷 | 3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测)
4 . 北京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克盉”记载:(周成王)命克(召公长子)做屡(燕)的诸侯,管理和使用羌族…驭族、微族。克进驻侵(燕)地,接收了土地,平息了动乱。对此文物,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印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历史B.佐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史实
C.展现了周代青铜器工艺水平D.反映克因为立了战功而受封
5 . 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封建之道,盖有三端:慑服他部,责令服从,一也。替其酋长,改树我之同姓、外戚、功臣、故旧,二也。开辟荒地,使同姓、外戚、功臣、故旧移殖焉,三也。”如图中属于第一种情况的是
A.归顺周的商贵族微子启封于宋(商故地)B.周武王弟康叔封于卫
C.周成王弟叔虞封于唐(即晋,夏故地)D.周贵族召公奭封于燕
2021-01-27更新 | 304次组卷 | 28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
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
2021-01-09更新 | 10223次组卷 | 96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江北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复习检测历史试题
7 . 商朝建立后,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西周时,天子控制着王畿地区,其他地方分封给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功臣或旧贵族,让其在各地建立诸侯国。这反映出西周
A.社会形态发生变化B.国家政权趋于严密
C.中央权力高度集中D.逐渐抛弃商朝制度
8 . 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上古篇)》中写道:“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莫七百年。”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禅让制C.分封制D.礼乐制
9 . 西周以镐京为都城,除此之外在王畿区广设都邑宫馆,在王畿区以外的交通要道沿线及族群关系复杂的边疆地区设置王帐,供周王“巡狩”时驻跸。此举       (  )
A.实现周王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以监察异姓功臣为首要目的
C.适应管控地方强化王权之需D.建立起沟通全国的交通网络
10 .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西周统治者对分封制的设计还有所侧重,如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封黄帝之后于祝(今江苏丹阳),封帝尧之后于蓟(今天津蓟县),封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淮阳),封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这样设计
A.改变了中原地区的落后面貌B.有利于树立周王的贤明形象
C.使最高统治者权力高度集中D.确立了王室贵族的特权政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