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的特点与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6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晋伐齐,提出:“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楚国春申君向楚王进言:“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西取……十五邑以为郡,距(拒)秦。”由材料可推断,这一时期
A.晋国出现郡辖县地方行政制度
B.楚国所设郡有军事应急的性质
C.以郡统邑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地方管理完成了郡县取代分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周初期分封的诸侯,既有大小之别,又有周族姬姓和他族异姓不同,姬姓封国不仅数量众多,且多数大国分封在具有战略意义的要地。这说明,周初分封
A.完全继承了商代地方管理体制
B.促进了社会等级秩序基本形成
C.强化了“家天下”的政治统治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3 . 古代中国地方管理几经调整变化,于今有重要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封邦建国”虽然以姬姓贵族为主,但是为了稳定大局,也分封一些异姓贵族……姬姓诸侯国的封国沿着殷周交通路线分布,大体与黄河流域主要农业生产区相吻合。异姓诸侯国封地集中在边远地区,控制东、北、南三方的戎狄蛮夷部落。周朝也分封了一些旁系姬姓贵族到较远地区,深入到原来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扩大中原文化的影响。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秦统一后对地方制度作了调整……从西汉建立到西汉末年,郡级政区总数增加到一百零三,统辖一千五百八十七个县级政区,平均每个郡的管理幅度为十五个县,也算适宜。但对中央政府而言,直接管理一百多个郡,幅度确实太大了。因此汉武帝在地方郡级政区设立了十三个刺史部,每部设刺史一人,检查地方长官的行为,但不管理地方行政事务。一直到东汉末年,规模巨大的黄巾起义席卷了整个北部中国,已非一群小小的郡太守所能镇压,朝廷才不得不改部为州,改刺史为州牧,授予兵权、财权和政权。这样一来,州就成了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两级行政区于是转化为三级制。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时期加强地方管理的措施并概括其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措施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在地方管理上的调整及与前代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据材料二指出东汉改年地方制度的调整及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认识。
4 . 明代赵遂认为:“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以至于移诈,谓非封建之弊乎?”作者认为“周衰”的主要原因是
A.人心离散天下大乱
B.分封割据上下失序
C.封建集权国家动荡
D.天子昏庸欺诈渐起
5 . 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处的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簿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

——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

材料三: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除京畿附近由中央内史直接控制外,其余地方在初并天下时分为36郡。汉初约有60郡,其中诸侯王国共占有40余郡,包括原秦王朝东部的大部分地区。诸侯王国“外有君臣之名,内有敌国之实”,汉天子所领仅15郡。……汉武帝以后,郡不断扩大,至西汉末年大郡领县30~50个,而诸侯王国,大国最多领10余县,效果仅3~4县,政治上的特权也被取消,诸侯王只能“衣食租税”而已。郡与国属同一级行政区,往往郡国并称,实际郡大于国。

——摘编自邹毅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根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2019-06-18更新 | 62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内江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古代经常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这就是星宿的分野。星宿分野,先按列国来分配,如左下表,后来以周来分配,如下表。

宿
角亢氐郑国
房心宋国
尾箕燕国
室壁卫国
虚危齐国


从材料中提取有关中国古代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认为,西周通过“封建”与各地存留的氏族势力分享政治权利、经济利益,通过怀柔政策实现与地缘的整合。这反映
A.宗法观念利于家国同构
B.血缘政治的时代特点
C.贵族特殊的政治地位
D.分封制加强了对全国控制
8 . 在考古发掘中,商代晩期的都城安阳殷墟、西周王朝的丰镐、周原和洛邑都没有发现外郭城墙,构成了中原早期都城“大都无城墙”的鲜明特色。对此解释最有可能的是
A.保留原始社会部族遗风
B.尚未形成中央集权体制
C.王都的实力与文化自信
D.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9 . 学者吕文郁认为,西周主要是“天子建国”的时代;春秋前、中期,主要是“诸侯立家”的时代;春秋后期,主要是卿大夫分封陪臣的时代。所谓周天子在“天下”分封诸侯,诸侯在邦国之内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则在采邑内分封陪臣的“三级分封制”在周代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存在。该学者意在强调
A.周代的分封制具有一定阶段性特征
B.西周时期的等级制度遭受极大冲击
C.分封制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
D.传统的政治统治具有相对的合法性
2019-05-28更新 | 4139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