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的特点与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7 道试题
1 . 王国维说:“商王乃诸侯之长,方国多系臣服之旧国……关系似邦联、如兄弟;周王乃诸侯之君、天下共主,封国多系分封之新国,……关系似联邦、如父子。”据此可知,西周
A.解决了内外服制度的弊端B.实现了国家权力高度集中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摒弃了血缘关系联结纽带
2 . 专家或谓周代的“封建亲戚是对氏族血缘关系的利用改造”。这使得周代的封建制度下的诸侯国,与夏商时代的诸侯国有着不小的区别。这种不同主要是由于周代
A.结束了贵族政治时代B.血缘是分封诸侯的唯一依据
C.形成了天下共主局面D.以宗法制为基础封邦建国
3 . 夏商朝的神始终不脱宗族神、部落神的性格,西周出现了一个超越部族范围的至高天神权威,周王也必须在道德性的天命之前俯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西周
A.礼乐制度构建B.中央集权强化
C.宗法制度实施D.统治疆域扩大
4 . 商朝所分封的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烟亲关系。而周朝所分封的诸侯中,周王称同姓诸侯为伯父或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男或叔舅。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
A.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强化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C.具有浓厚的宗法制色彩D.推动了大一统局面形成
2020-10-20更新 | 106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三中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5 . 傅乐成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商代的社会组织,以封建制度为主干,国境内有许多诸侯,商王便是四方诸侯的共主。”据此,可以推断商代(  )
A.已实行分封制度B.已形成完备的宗法制度
C.已实行王位世袭D.已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6 . 春秋时期,郑国在泰山下有一块封地,叫作祊(beng)田,原为周王封给郑国作为祭祀泰山的费用:鲁国在许国有一块封地叫许地(今河南许昌)公元前715年,郑鲁两国协商,本着就近原则将两块封地交换。这反映出(     
A.经济发展促进了王地私有化B.诸侯国交往更注重现实利益
C.诸侯国封地所有权观念淡漠D.礼法制度已失去普遍约束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西周初,为了在各地部署监察力量,由王族带领归顺的外族进驻各地,与土著长期混居。此举
A.加强了对新拓版图的控制B.改变了早期宗法制的核心
C.实现了从诸侯争霸到皇权的统一D.延续了选举部落贤人为王的传统
2020-10-05更新 | 5603次组卷 | 62卷引用:宁夏固原市五原中学补习部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西周初年,摄政的周公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大举实行分封,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地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这一举措
A.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扩大了诸侯国的区域
C.推动了各地间经济文化的交流D.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9 . “新的统治结构形成,大部分为周王室弟子及姜姓同盟,以及愿意臣服的东方大族包括商人。”这段文字中蕴含着
A.封土建爵形成周王共主诸侯分治的格局
B.从事商品交易的成功者亦获得政治尊崇
C.原有的土著方国为大一统集权局面取代
D.血缘的亲疏是判断执政能力的唯一标准
2020-09-1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公元前482年黄池之会,吴王说吴国开国者在周室中辈分最高,所以“为长”,晋定公说从晋文公开始,晋国尊王攘夷,成为周王室认定的霸主,所以自己才是“长”。这反映出
A.宗法分封制蕴含着大一统的因子B.诸侯争霸导致周天子的威信扫地
C.嫡长子继承制因诸侯争霸受到冲击D.周王室与诸侯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