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的特点与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6 道试题
1 . 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在卿大夫家臣中也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以粮食为俸禄”反映了当时
A.俸禄制取代了军功爵制
B.周王室已名存实亡
C.贵族分封制度趋于瓦解
D.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2018-02-01更新 | 656次组卷 | 31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在分封制下,任何一个诸侯都知道自己仅仅是周王的部下大臣,自己的领土也仅仅是国家土地的一部分,这一认知直到春秋中叶都没有大的改变。这说明分封制
A.进一步强化了宗法等级秩序
B.实现了拱卫周王室的目的
C.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
D.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2018-01-29更新 | 400次组卷 | 29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3 . 春秋早期,周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十之职,郑庄公便与周王兵戎相见,战斗中郑军“射中王肩”。据此可知
A.兼并战争导致礼崩乐坏B.周天子的权威受到挑战
C.中央集权开始遭到破坏D.郑庄公的霸主地位确立
4 . 春秋时期,诸侯称“王”现象很少,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王”。这反映了
A.春秋战国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B.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
C.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大
D.春秋战国时分封制走向瓦解
2018-01-28更新 | 198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6-2017年安徽省合肥市一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5 . 《史记》记载,“……而师尚父(姜尚)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该材料直接反映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度
D.郡国并行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权国原是楚南面的一个小国,其故地在今湖北荆门附近。据记载,楚武王灭掉权国后,不再将权国故地作为食邑,分封给公子王孙,而是改设为权县,作为楚王和中央政府直接掌控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由楚王派人担任权县县尹(公),负责权县的一切行政事务,并向楚王和中央政府直接负责,不世袭,由楚王和中央政府根据需要随时任命。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A.官僚制度已经建立
B.周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强化
C.郡下设县已成定制
D.分封制下的统治秩序遭破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黄河沿线筑堤,恶意将灾害加诸邻国,彼此妨碍对方的安全。孟子为此感叹道:“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为邻国之壑。”这说明
A.礼乐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B.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
C.分封制严重阻碍农业发展
D.大一统王朝出现具有合理性
8 . 春秋初期发生过“周郑交质”郑庄公姬寤生先把世子(继承人)送到周都城,周平王接着把太子送到了郑国居住,以证明双方互信。这反映出
A.周王对诸侯的控制力不足
B.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破坏
C.同姓诸侯国格守分封义务
D.周礼规范了贵族阶层道德
2018-01-23更新 | 675次组卷 | 32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二中、泰安三中、宁阳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据傅乐成《中国通史》叙述,周王除拥有天下共主的名义,他在政治经济上的实权,实不比一个诸侯国的国君大多少。诸侯对王室只履行纳贡朝觐,、助王征伐、救济王畿内灾患等几项简单义务,诸侯国的内政可以说是完全自主的。而周王却要对诸侯进行赐祭肉赐礼品赐服饰等诸多颁赐。诸侯对王室也只有在周初比较听话,后来渐至公开抗命,王室有时反还要受强大的诸侯庇护。这一史实说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具有怎样的特征?
A.以血缘关系以及宗法制维系国家政治结构
B.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C.王权需要借助神权来庇佑
D.众多的同姓封国导致了周王室的衰微
10 . “士字原初指执干(盾)、戈、佩弓矢的武士,其后渐渐变成专指读书、议论的文人。……”与“士”字原初含义一致的是
A.进士
B.“士、农、工、商”
C.士大夫
D.“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