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的特点与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4 道试题
2 . 有学者指出,西周封建社会的上层,因为君统与宗统的叠合,政治伦理和亲族伦理也为此合而为一,于是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规整为忠孝仁信礼仪诸项,成为社会的行为规范。这说明西周时期
A.确立了森严的政治等级秩序B.民本思想成为治国的新理念
C.家天下的政治格局开始形成D.分封制促进了周文化的传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春秋》载,公元前651年,因周王力不能及,齐桓公乃召集诸侯盟誓:不得修筑有碍邻国的水利,不在天灾时阻碍谷米流通;《孟子》中提到治水的有11次,其中有一段直接指责当时人以洪水冲刷邻国的不道德行为。这些史实反映了
A.王权衰微分封制被破坏
B.建立统一国家的必要性
C.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性
D.儒家学者高度关注民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学者许倬云在《西周史》中认为:“西周的分封并不只是周人殖民队伍分别占有一片东方的土地,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揉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遂逐渐演变为春秋的列国制度。”该观点认为分封制
A.确立中央集权体制B.是对东方的殖民活动
C.推动地方融合发展D.埋下春秋动荡的隐患
2021-12-25更新 | 660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山东学情联考历史试题
6 . 周公东征后,再次分封异姓亲戚之国,封国大小不等,有的是畿内的采邑。它们广泛分布在中原地区内,与众多的旧国错杂在一起,其主要目的是
A.强化中央集权B.加强西周统治
C.促进民族交融D.维护同姓诸侯
7 . 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其内底铭文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宅兹中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西周“宅兹中国”
A.有利于王朝长期繁荣B.促使民族成分趋于单一
C.有利于建立中央集权D.扩大了中原文明影响力
8 . 明末清初江南大儒陆世仪指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顾炎武则,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这说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弊端
A.主要在官员任期方面B.在于没有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影响中央集权的发挥D.使地方政府缺乏独立发展的空间
10 . 山东常被称为“齐鲁之邦”,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周武王封姜尚于齐,周成王封周公旦于鲁),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B.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C.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2022-06-10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