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实行的目的、含义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礼记·大传》记载:“别子(嫡长子以外的嫡子、庶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亡父)为小宗。”这表
①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大宗”与“小宗”是绝对的
③宗法制与分封制密切相关
④西周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 . 在中国古代社会,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下列制度与此规定有关联的是
A.分封制
B.禅让制
C.世袭制
D.宗法制
2018-12-21更新 | 67次组卷 | 43卷引用:2012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历史试卷
3 . 战国时期,士与大夫的位置发生变化,之前称“大夫士”,之后则称“士大夫”,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分封制的瓦解
B.士大夫的社会地位高于大夫士
C.知识分子阶层和官僚阶层的对立
D.形成重视布衣将相的社会风气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别子(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嫡子、庶子)为祖,继(继嗣)别为宗,继祢(亡父)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

——《礼记·大传》

(1)根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法制的特点,并指出该制度对维护周天子权威有何积极作用。

5 . 材料由于传统史书对于殷商历史叙述过于简略,故一度有人质疑其是否存在。甲骨文发现后,殷商的历史得以证实。甲骨文记载的商王世系继承与《史记》所载不尽相同,并出现类似“嫡”“庶”的词语:甲骨文反映出商代祭祀分为不同等级,祭祀对象有祖先和天帝、日、月、云、星、山川河流等诸神,祭祀祖先的规模和频率超过了其它神;甲骨文还记载了商王与其它地区的朝聘贡巡之礼、军事联盟之礼、贵族之间的通婚之礼等。

—摘编自陈戌国《中国礼制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甲骨文反映了商代哪些社会状况?

(2)简述甲骨文的发现对历史研究的意义

6 . 《史记•殷本纪》说,商王之继统,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史记•宋世家》也说:“父死子继,兄死弟及,天下通义也。”这都体现了
A.严格的等级序列
B.禅让制的被取代
C.血缘纽带的强化
D.王位世袭的混乱
8 . 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相同点有①只适用于姬姓贵族②具有严格的等级界限③取代了“家天下”的制度④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8-05-0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实验)历史试题
9 . 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说,西周社会最重要的上层建筑就是宗法制度,而宗法制度的基本精神就是以宗主为中心,按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等级制度。材料反映了
A.西周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
B.西周的等级制度具有血缘性
C.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D.血统是西周等级制度的唯一标准
10 . 《礼记·大传》:“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掙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该段材料描述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察举制
D.郡县制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