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语书》是出土于云梦睡虎地的秦简,是南郡太守腾在秦始皇二十年对县、道官员发布的告示。其中有大量关于整顿和统一社会风俗的记载,如“去其邪僻,除其恶俗……而使之之于为善”;又如“贵贱分别,男女礼顺”;“奸邪不容,皆务贞良”等。此告示的发布
A.践行了“兼爱”“非攻”理念B.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
C.摒弃了法家治国思想D.激化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2 . 下图所示为秦朝形势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秦朝
A.君主专制主义色彩浓厚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活跃
C.国家建设取得突出成就D.官僚政治逐渐走向成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看下面两幅长城示意图,长城的变迁反映了当时

战国长城示意图

秦长城示意图
A.国家由分裂走向了统一B.中原政权的统治中心东移
C.中原与匈奴结束了战争D.匈奴从南方迁徙到了北方
2022-01-25更新 | 245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博文国际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秦国统一六国以前,主要采用军功入仕制,并辅以客卿入仕和由吏入仕(客卿:外来人才;吏官府里面的底层办事人员)。秦统一后,由吏入仕成为秦人入仕的主要通道。此变化
A.体现了统治者治国思想的改变B.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C.顺应了巩固政权对人才的需求D.说明了人才选拔制度的成熟
2021-09-09更新 | 808次组卷 | 25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公元前212年,蒙恬主持修建了一条由咸阳向北的“直道”,经云阳、上郡直达九原,全长900余公里。后在云贵地区修“五尺道",在湖南、广东等地修筑了攀越五岭的“新道”.这些道路的修建有利于
A.法家思想权威树立B.重农抑商的推行
C.多民族国家的发展D.秦朝的长治久安
6 . “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这称
A.夏朝的建立B.武王兴兵伐纣
C.战国兼并战争D.嬴政统一六国
7 .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①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为中华传统文化体系奠定基础
②春秋时期商鞅变法,其敢为人先的精神激励后人
③秦始皇将隶书作为全国规范文字,维护了国家统一 
④司马迁秉笔直书,其作品《史记》成为史书的典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图是上海博物馆珍藏的“镇馆之宝”——商鞅铜方量。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监造,“爱积十六尊(寸)五分尊(す)之一为升”。图中的底部铭文为“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款疑者,皆明壹之”。对此文物解读正确的是

①可实证商鞅统一度量衡   ②反映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③图中的铭文为小篆字体   ④便利各地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 .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这一政治局面形成的因素不包括
A.人民渴望统一
B.各诸侯国改革
C.外敌大肆入侵
D.秦国逐渐强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战国时期,魏惠王大挖鸿沟,把黄河、淮河连为一体,打通了魏国内外水路航线,使得愧都大梁城(今河南开封)成为“诸侯四起,条达辐辏”之地。“(秦王政)二十二年,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其王请降,尽取其地。”材料表明
A.鸿沟促进关中平原发展
B.大梁城以经济功能为主
C.水运利用带有军事色彩
D.水利推动区域长途贸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