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秦朝把全国分为36郡,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一郡之内辖若干县,设县令、县尉、县丞,一县之内分为若干乡,乡设三老、啬夫、游徼,乡之下有里、亭、邮等。据此可知,秦朝(     
A.机构设置繁杂导致效率低下B.注重机构间的分权制衡
C.形成了一套严密的地方机构D.地方官员均由皇帝任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郡设守、尉、监。守、尉秩二千石,监即郡监御史,由御史大夫下派。三长吏的治所分离,所主机构均称“府”,形成三府并立格局。秦县行政组织已形成曹、官两分架构,秦县廷设曹,由令史直曹从事文书处理工作;县下设仓、库、司空等机构管理具体事务。列曹文书须以县廷名义下发,曹、官在业务上存在对口关系,但也因需而变,时有协作。县下属机构定期制作所在机构“计”书,并根据要求上呈县廷。与之相应,县、郡也定期将核心治理信息汇总呈报上级官府,以便上级掌握政情及开展管理,并据此对下级进行考课。

——摘编自孙闻博《秦汉制度具有作始之功》

材料二   秦汉之际,“裂土分封”是一种强大的社会思潮。楚汉战争中处于劣势的刘邦为了摆脱困境争取主动,只得满足几支重要军事力量的首领裂土封王的要求。刘邦取得楚汉战争胜利后,裂土分封已成定局,但他仅仅把分封作为通向最高权力-皇帝宝座的桥梁。这样汉高祖在自己直辖区域内实行郡县制,在诸王的既得疆域内实行分封,郡国并行政体初步形成。然而,这些诸侯王拥兵自重。为了确保皇权,刘邦晚年以种种借口剪除异姓王势力。汉初奉行“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这种思想难以作为大一统的理论基础。在剪除异姓王势力的同时,刘邦又分封同姓子弟为王,但对他们采取限制措施。汉初对同姓王的分封,标志着郡国并行政体的确立。

——摘编自巴新生《汉初郡国并行政体试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中央管理地方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其实行原因。
2023-10-16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关于上行文体(下级向上级所呈递公文的一种文体),先秦时期,一般臣庶向君主言事,多称“上书”,而秦朝则把臣下上书改称为“奏”。从字形、字义上,“奏”蕴含以手恭敬、惧畏地进献的意思。这种文体称谓的转变(       
A.说明封建等级制度正式确立B.体现了皇权的政治文化诉求
C.反映了秦朝实现统一的愿望D.表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
2023-08-21更新 | 1507次组卷 | 29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在地方管理上,从商朝附属国内居民多是聚族而居的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制度,再到秦汉实行郡县制度,这一发展轨迹(     
A.推动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转向B.意味着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增强
C.使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得到遏制D.反映了主流意识形态最终确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周朝时确立了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给予盖棺定论的评价。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因“谥号”的定夺将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而废除谥法。秦始皇的这一做法体现了(     
A.文化统一B.以法治国C.皇位世袭D.皇帝独尊
2022-11-16更新 | 233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废除分封制,创立郡县制。郡县两级的长官分别由中央任免,他们直接对中央政权负责。县自秦以后一直作为基本的行政区划,历代没有什么变化。秦朝这些举措(     
A.为中国中央集权体制确立奠定基础B.在世界地理行政史上有划时代意义
C.郡县二级的地方管理机制得以固化D.官僚政治已经完全取代了贵族政治
2022-08-30更新 | 3749次组卷 | 46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秦朝在全国范围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以往君王死后,臣子根据他生前的品行功过论定谥号。嬴政不允许这种“子议父,臣议君”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于是废除谥号制度,改以数字为序,自己为始皇帝,后世子孙相沿为二世、三世,希望秦的统治可以“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秦王嬴政从此变成赫赫大名的“秦始皇”……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诏”,印称“玺”。这些称谓均为皇帝专有,其他人若使用就是“大逆不道”,将被处以极刑。

——卜宪群《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1)依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采取的措施,简析其主要目的。
(2)依据材料二概括秦朝三公的职权,结合所学概述三公对君权统治的作用。
8 . 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后,不断完善名号制度,将华美的词语加在自身及其亲属头上,如追尊自己的父亲为“太上皇”,母亲为“皇太后”,姐妹为“长公主”,其子为“皇太子”“皇子”等。名号制度的不断完善旨在(     
A.证明皇权来源的合法性B.维护皇权的至高地位
C.论证君权神授的合理性D.推动权力向中央集中
2022-08-05更新 | 2546次组卷 | 3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秦朝确立了避讳制度,不能直呼皇帝的名字,平时说话作文遇到与皇帝名字相同或同音的字也必须避讳。这一制度的实施反映了当时(     
A.大一统国家凝聚力显现B.儒家伦理纲常已成主流
C.中央行政体制正在调整D.皇权至高地位得到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秦代存在“故地”与“新地”的划分,并采取差别式管理。秦末关东大乱,“新地”皆复为王国,秦将章邯以东郡为根据地镇压起义。西汉初年,天下格局恢复东西对峙局面。汉文帝重新设置东郡,掌握了压制关东诸侯王国的地缘优势,从而保障了汉廷的政治安全。这说明(       
A.分封制的推行有一定的经济基础B.郡县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秦汉时的“新地”全部推行郡县制D.秦汉时的“故地”全部推行分封制
2022-05-24更新 | 1814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