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皇帝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关于上行文体(下级向上级所呈递公文的一种文体),先秦时期,一般臣庶向君主言事,多称“上书”,而秦朝则把臣下上书改称为“奏”。从字形、字义上,“奏”蕴含以手恭敬、惧畏地进献的意思。这种文体称谓的转变(       
A.说明封建等级制度正式确立B.体现了皇权的政治文化诉求
C.反映了秦朝实现统一的愿望D.表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
2023-08-21更新 | 1507次组卷 | 29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秦统一后,将字形似“皇”的“皋”字改为“罪”,将“矫正”“自正”“公正”“邦政”改为“矫端”“自端”“公端”“邦端”。这一做法(     
A.统一了语言文字的使用B.凸显了皇权至上的理念
C.推动了经济文化的交流D.扩大了儒学影响的范围
2022-10-29更新 | 28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百所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后,不断完善名号制度,将华美的词语加在自身及其亲属头上,如追尊自己的父亲为“太上皇”,母亲为“皇太后”,姐妹为“长公主”,其子为“皇太子”“皇子”等。名号制度的不断完善旨在(     
A.证明皇权来源的合法性B.维护皇权的至高地位
C.论证君权神授的合理性D.推动权力向中央集中
2022-08-05更新 | 2546次组卷 | 3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4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皇帝高居国家机器的最顶端,是一切统治权力的象征和执掌者,从理论上讲,皇帝是专制王朝的核心和主宰,享有号令臣民,控制和指挥全副国家机器的权力。皇帝的名位制度包括皇帝的名号以及将皇帝的地位加以神化的各种物化的表现形式。秦始皇时丞相王绾、廷尉李斯等在奉上皇帝的名号时,就提出“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等具体内容,以突出君主神圣的地位,保证皇权的行使,这就是名位制度的滥觞。

名位制度在汉代得以确立和充实,当时规定:“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所至曰幸。所进曰御。其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由此可见,这些内容都是皇帝至尊至贵身份地位的具体表现形式,亦为皇权行使至尊权力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从秦始皇到汉高祖,不过短短二十几年时间,中间还经历秦末农民大起义,皇帝名位制度就得以确定,并且基本上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足见这套制度是多么适应皇权专制体制的需要。

——摘编自柏桦著《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皇帝名位制度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皇帝名位制度的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秦二世即位后立即进行庙制改革,在继承周朝七庙制度的同时,为秦始皇建设极庙,令天下以无以复加的礼仪加以祭祀,并将秦始皇以前的祖先放在“群臣”的位置。据此可知,秦二世庙制改革的意图是
A.承继先秦治国体制B.维护皇权独尊地位
C.彰显秦制的合法性D.构建新型君臣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岳麓书院藏秦简(肆)》记载了一条秦朝法令,该法令以下邽县王室宗庙损坏为例,要求各县道将庙更建在平坦清洁之所,否则处以弃市之刑。同时要求各县道吏主者五日行庙,令史一旬行庙一次,令丞则一月一行庙。该法令旨在
A.完善监察体制B.培育重儒风气C.加强中央集权D.塑造王室威权
2021-10-16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在秦王朝,皇帝是绝对的主宰,最高皇权与三代以内的家庭结合,父家长与皇帝直接合一,排除了旧的宗法制度对皇权的约束,从宗族的家天下走向家庭的家天下,从重王室宗族转到重皇帝、皇帝家庭。这表明秦朝(     
A.君主至上的地位逐渐形成B.父系家长制开始处于统治地位
C.中央对地方实现垂直管理D.实现了最高权力向君主的集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