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385 道试题
1 . 据《史记》记载,秦朝“凡为吏,皆有吏书”。秦朝吏书主要包括:官吏在平时工作中所记录下来的公文;向上级汇报工作所写下的报告;有关国家大事和社会现象的记录。这些均被当作官吏考核的重要依据。由此可见,秦朝(     
A.官吏职业素养较高B.官员施政有章可循
C.文书制度尊君抑臣D.吏治管理比较严密
昨日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青桐鸣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借助全球化的历史机遇,积极推进内部改革,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最终促使G8会议向“G8+5”会议演变。这一演变反映了(     
A.欧美外交影响力削弱B.全球经济格局发生变动
C.各国利益渐趋一体化D.新兴国家主动融入世界
昨日更新 | 12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2023--2024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种姓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等级制度,在古印度时期被称为“瓦尔纳”制度。诞生于公元前两千年中叶,从中亚、西亚经由印度西北部的山口,陆续向印度河中游一代涌入,征服了当地的达罗毗荼人。入侵者是白种人,白种人为维护自身的高贵地位,加大对征服者的控制,对各种姓的权利进行严格的划分。从法律地位上来看,婆罗门的法律地位最高;在债券债务方面,各种姓在借贷利率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婚姻家庭方面严格限制不同种族进行通婚。古印度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国家推行宗教典籍,不仅能够对人们思想进行控制,也巩固了种姓制度的地位。

——摘编自吴颖铭《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研究》

材料二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在罗马帝国废墟的基础上,罗马文明与日耳曼文明相碰撞、相融合的产物。在征服罗马帝国过程中,日耳曼人社会产生了两极分化。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到11世纪时,学者扎克·得·维特里就欧洲社会的等级做了形象的说明:僧侣是人的眼睛,因为他们能看到并给人们指示安全的道路;贵族是手臂,负责捍卫社会实施正义、保卫王国;平民是人体的下部,负责负担人体的上部分并为之服务。这种等级的划分不仅是由各等级在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地位决定的,而且也是自然经济条件下社会大分工的产物。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等人给它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外衣,认为整个宇宙秩序是上帝按等级体系进行安排的,人中间因才智差异而形成等级,杰出者治人,愚昧者治于人。总之,“等级是以社会划分为阶级作为前提的,等级是阶级差别的一种形式”。 西欧中世纪的等级制是封建主集团维护其政治、经济特权的结果。

——摘编自朱伟奇《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及其成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印度种姓制度与中世纪西欧等级制度共同的优缺点。
4 . 近年来,发达国家逐渐意识到脱离实体经济的风险性,纷纷推出新的产业发展战略,包括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工业4.0、英国制造2050、新工业法国等,并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和各种法案,使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向发生变化,“制造业回归”在这些国家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些做法(     
A.深受冷战思维的影响B.旨在维护发达国家的优势地位
C.依赖科技创新的提高D.推动了国际秩序的变革与重构
7日内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三5月大联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5 . 清朝康乾时期,山东地区的柞蚕(即野蚕)养殖走向成熟,“登、莱、青、兖四府凡有山谷之处,无不种植(山桑树),不供赋税,坐享千金之富”,“此蚕所织之绸,名为山绸。每蚕一亩,可以得五六十斤、七八十斤不等。俗语‘一亩蚕,十亩田’,可知实是大利”。这反映出当时(     
A.工商业市镇的活跃B.社会经济结构不断变迁
C.雇佣关系的普遍化D.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显现
7日内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三5月大联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6 . 鲁文公四年(前623年),卫国的宁武子到鲁国聘问,文公为他赋《湛露》,宁武子不辞谢也不赋诗作答,反而对文公曰:“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于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对着太阳,南面而治),诸侯用命(效劳听命)也。”这反映出当时(     
A.外交礼仪受国家实力影响B.礼乐观念仍具现实影响力
C.士阶层文化素养普遍较高D.治国理念愈加注重务实性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工业革命”,也有文献将其称为“产业革命”。“工业革命”在《辞海》中被定义为:“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过渡到采用机器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过程”;“国民经济各部门广泛采用新技术以及由此引起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根本变革”。“产业革命”,最早出现于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文中,此文将英国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工业交通运输、农业等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定义为“产业革命”。1984年,钱学森在《科学技术讲座》的演讲上将产业革命定义为“生产体系在组织结构以及经济结构方面的飞跃变化。它是因为生产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导致的飞跃”。由此可见,《辞海》中有关工业革命的第二个涵义与产业革命的定义几乎相同,即工业革命不仅使第二产业内部不同行业生产或组织方式发生巨变,而且还将扩散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引发其他众多产业生产或组织方式发生巨变,并促使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出现革命性变化。

——摘编自田露露韩超《第三次工业革命:历史演进、趋势研判与中国应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工业革命及其影响”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8 . 郊祀是天子祭天的重要典礼。元朝时,将郊祀中核心的三祭酒仪式,从中原传统的三祭酒,改为中原酒、西域葡萄酒﹑蒙古马奶酒各祭一爵。这一做法(     
A.促进了汉族对草原文明认同B.延续了蒙古族传统习俗
C.彰显了元朝政治文化多元性D.实现了华夏文化的重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在大约1500—1700年间,英国家庭结构及其社会功能发生缓慢演进。第一、夫妇核心的重要性增加,而家族亲属关系的影响力衰退了;第二、家庭作为一个物质分配和服务机构的经济功能减弱了。这从侧面反映出(     
A.英国社会处于转型阶段B.社会生产以家庭为基本单位
C.民主政治发展趋势明显D.工业革命导致家庭结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4世纪末16世纪,英国出现了出租自营地的高潮,庄园主将土地出租给较为富裕的农民或包买商经营农场,在这一进程中,农场规模、租期和承租人权限日益发展,并有农场主买下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     
A.促进了封建关系的解体B.加剧了社会的阶级对立
C.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D.导致了土地市场的混乱
7日内更新 | 29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2023--2024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