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771 道试题
1 . 二战后,西方国家开始学习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做法,建立广泛的福利制度,实行免费基础教育、医疗保险、失业救济、养老保险、兴建廉租房等。西方国家此举(     
A.体现了政府职能的扩张B.平衡了社会各阶层间的利益
C.避免了工人运动的发生D.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7日内更新 | 18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世纪末,印度国大党公开寻求在帝国范围内的印度自治。1909年英印殖民当局颁布有限特许状,允许富裕的印度人参与选举地方立法会代表。1916年国大党与全印穆斯林联盟结盟,后者是代表占印度人口25%的穆斯林社会团体中最大的一个。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印度(     
A.反对英印殖民当局的社会改革B.试图摆脱英印殖民当局的统治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成效突出D.促使英印帝国统治秩序的崩溃
7日内更新 | 17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3 . 1934年,卡德纳斯就任墨西哥总统后,在六年内颁布了一系列暴风骤雨式的措施,如允许共产党和工会公开活动;征收外国公司和大庄园主的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实行农民免费医疗政策。这体现出卡德纳斯的改革(     
A.模仿苏联模式B.既全面又彻底C.效果非常显著D.具有激进色彩
4 . 香港回归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原有640多个条例、1160多个附属立法进行了审查,决定不采用为特区法律的原有条例和附属立法只有14个,因部分条款抵触基本法而不采用其部分条款的香港原有条例和附属立法只有10个。这体现了(       
A.“一国两制”的原则性和包容性B.香港高度自治权得到扩大
C.国家塑造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D.香港原有法律体系的完善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5 . 1879年,为了应对法国和俄国,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秘密缔结军事同盟,1882年意大利加入,率先形成了“三国同盟”。面对这一现状,法国和俄国也在1894年签订条约,结成伙伴。面对德国的迅速崛起,深感受到挑战的英国分别与法国和俄国签订协约。这反映出(       
A.国家利益博弈深刻影响地缘政治B.法德矛盾是帝国主义间主要矛盾
C.国际协议保障欧洲局势长期稳定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7日内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8年,俄国获得旅顺后,它的势力范围迅速扩展到整个满洲,激起了日本和英国的坚决反对。为了对付日英同盟(有美国支持),俄国决定和法国在远东进行合作并结成了俄法同盟(有德国支持)。19042月,日本联合舰队偷袭俄国第一太平洋舰队,日俄战争爆发。俄国从万里之外抽调过来波罗的海舰队也在对马海战中被日本联合舰队歼灭。两国在辽东半岛进行了多次大型会战,双方的作战兵力都达到了数十万,并首次使用了速射榴弹炮、迫击炮、无线电设备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1905514日,俄国被迫议和,日本获得库页岛南部和旅顺港,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权利。这时,日本的优势地位也像以前俄国的优势地位一样,成为美国所不欢迎的东西。

——摘编自【英】埃尔顿主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945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这是欧洲战争结束前召开的最后一次会议。“三巨头”在讨论战后德国问题和联合国问题上没有太大分歧,而对法国的大国地位有较多不同意见。英国不愿意看到战后苏联称霸欧陆,他希望法国可以重新站立来与之抗衡,最后斯大林妥协了,同意给法国一个占领区,并允许其参加管制委员会。波兰问题是三方争论的焦点,最终英、美向苏联妥协了。因为对苏联来说,波兰问题直接关乎其国家安全,所以对此寸步不让。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国不想让英、法插手,他认为两个老牌殖民地大国只是想恢复自己在亚洲的殖民地,因此罗斯福与斯大林举行了一次秘密会谈,苏方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对日作战。作为回报,苏联得到日本侵占的千岛群岛、库页岛南部,租借旅顺和中东铁路,保持外蒙古现状等。这样一来,斯大林所得成果大大超过了日俄战争中沙俄的损失。

——摘编自崔健《雅尔塔会议中盟国间的斗争与利益分配》

(1)有人把日俄战争称为“第零次世界大战”,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会议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875年,光绪帝颁布上谕:“开采煤铁事宜,着照李鸿章、沈葆桢所请,先在磁州、台湾试办,派员妥为经理。即有需用外国人之处,亦当权自我操,勿任彼族搀越。”由此可知,当时采矿业的开办(       
A.意在助推新式经营方式发展B.折射出统治集团挽回利权的希冀
C.印证清朝中央权力有所下移D.反映出清廷仍固守天朝上国观念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关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英国法律的部分摘要。这反映出当时英国法律(       
方法摘要
热铁法由被告手执烧红的热铁向前走一段距离,一般为九步;之后,当众将伤口包扎,三天后检验其伤势,如无溃烂即宣告无罪
热水法与热铁法相似,只是将热铁换成了沸水
冷水法将被告半捆并投入水池,若下沉则表示神灵接受他,即告无罪
A.以事实为审判的依据B.注重程序公正
C.具有原始非理性色彩D.刑罚较为残酷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共和国后期,国家获得了大量的土地,其中“公地”,市民可以占有并耕种,年纳赋税。进入帝国时期,国家正式把土地租给私人耕种,并征收“佃租”,其租期很长;佃租人可将承租的土地出让、抵押、赠与、继承,并可设定役权等。同时,大法官给予佃租人以类似所有权的保护。罗马皇帝又仿效希腊法制,将其私人土地长期或永久出租,收取租金,此项权利被称为“永租权”。在《查士丁尼法典》中,永佃权被定义为:“一种可以转让的并可转移给继承人的物权,它使人可以充分享用土地同时负担不毁坏土地并交纳年租金的义务”。

——摘编自周子良《永佃权的历史考察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随着租佃制和雇佣关系进一步发展,在明清时期南方一些地区永佃权日益流行。永佃权是指永久租种某块土地的权利,这种对土地的耕作使用权是田面权,和属于田底权的土地所有权相分离且分离得相当彻底。租佃者不仅可以长期使用这块土地,还可以将田面权进行出卖、抵押和典当。根据清朝《户部则例》的规定:“地虽易主,佃户仍旧,地主不得无故增租夺佃。”佃户与地主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佃户在法律上作为良民,并规定“勿许大户欺凌佃户”。佃权的身份性特征渐趋消失,逐渐体现出独立于所有权的财产性特征

——摘编自吴凡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与永佃权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罗马和明清永佃制流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罗马和明清永佃制的相同点,并分析明清永佃制推广对佃农的积极影响。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世纪初期,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正直和公正才是谋求利益的唯一途径”,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与正义,就必须废除特权,只有这样,“一个可能存在的完全平等的体系将会建立起来”。这种主张(     
A.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不满B.揭露了资产阶级剥削的秘密
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D.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