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中央官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历代职官制度的演进,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秦、元、明、清四朝职官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理藩院尚书、军机大臣、水师提督
丞相、御史大夫、郡守
大学士、内阁首辅、锦衣卫指挥使
监察御史、宣政院使、福建行省右丞
A.①③②④B.②④③①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
2022-06-14更新 | 7344次组卷 | 53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表明皇权受到了制约B.有利于合理决策
C.缓解了皇权相权矛盾D.降低了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秦朝九卿中的奉常、太仆、宗正、少府是纯粹的宫廷事务官,是皇帝的私属官吏;郎中令则兼有宫廷事务和国家政务;卫尉、廷尉、典客、治粟内史为国家政务官。而无论是三公还是九卿,其职责和职权范围也比较宽泛。例如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既为丞相之副,又供内廷差遣,同时又负有监察百官之责。这反映了秦朝(     
A.分工明确相互制约达到加强君主专制
B.完全摒弃了先秦宗法制家国一体观念
C.官员身兼数职严重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D.行政与宫廷服务职官并立或交叉兼容
4 . “太尉”一职始于秦朝,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是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但秦朝无人担任太尉。汉承秦制,但太尉或置或不置,大抵有事则置,事毕则省。这说明
A.长期战乱导致将才稀缺B.秦汉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C.秦汉太尉是由皇帝担任D.军权掌握在皇帝的手中
2021-05-02更新 | 1431次组卷 | 24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陕西师范大学平凉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秦朝时始设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由丞相领衔上奏,最后由皇帝裁决施行。朝议制度的设立
A.确保了秦朝的长治久安B.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C.确保了皇帝的专制独裁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022-01-19更新 | 686次组卷 | 35卷引用: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古代官职中,较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
A.西周卿大夫B.秦朝御史大夫
C.明朝锦衣卫D.宋代参知政事
2020-01-14更新 | 549次组卷 | 40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秦统一后,皇帝既是国家首脑,又是全军统帅,军队严格执行玺、符、节制度。太尉只有带兵权,没有调兵权和发兵权。这一设计旨在
A.降低军队战斗力B.强化君主专制C.彰显帝王的功绩D.强化宰相权力
8 . 如图所示是中国某朝代中央的官僚机构示意图,该制度创立于
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
9 . 陈怀健在《秦用客与客奔秦述论》中说“从秦设置丞相开始到秦灭亡的百余年中,担任秦相要职者共24人,而国籍可考的17人中,有16人是以客的身份任相。”材料说明
A.时局变迁世卿世禄制被废弃B.秦国实力雄厚吸引各国人才
C.秦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D.三公九卿制度下秦相权很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