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郡县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秦朝把全国分为36郡,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一郡之内辖若干县,设县令、县尉、县丞,一县之内分为若干乡,乡设三老、啬夫、游徼,乡之下有里、亭、邮等。据此可知,秦朝(     
A.机构设置繁杂导致效率低下B.注重机构间的分权制衡
C.形成了一套严密的地方机构D.地方官员均由皇帝任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某同学在统计秦朝到唐朝地方行政层级时发现,地方主要是郡(府)、县两级,但不同朝代设置的郡(府)、县数量不同(表)。据此可得出的推论为(     
朝代人口万人疆域面积/万平方千米郡(府)数量个郡(府)统县数量约/
秦朝20003504920
西汉来600061010315
隋朝46004701906.6
唐开元年间80008世纪中叶)9303285
A.满足疆域扩大的需要B.适应人口数量增加的变化
C.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D.顺应官僚队伍膨胀的变革
3 . 学者巩绍英曾这样描述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这样一层一层地像剥笋一样,无非是‘人主之狎近幸而憎尊望者逼己’……尽量把权力保持在皇帝自己手里”。关于这一制度的演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B.东汉尚书台被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
C.内阁逐渐掌握了政府决策权D.唐中后期在一些战略要地设节度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表为商周到秦朝在制度创设方面的变化。由此可知秦朝制度(     
A.加重了百姓的社会负担B.避免了统治集团的纷争
C.杜绝了地方官员的腐败D.开创了治国理政新模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表是“封”和“郡”的金文,从字形结构的区别可知,郡县制的建立(     
释义释义
植树为帜
划定疆域
驻军守土
为君主管理地方
A.加强了君主专制B.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
C.实现了国家统一D.借鉴了西周地方管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新唐书·宗室传赞》把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作用加以区别:“建侯置守,如质文递救……救土崩之难,莫如建诸侯……削尾大之势,莫如置守宰。”据此可知,郡县制(     
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控制B.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
C.体现了华夏认同的加强D.导致了政令的渐趋弱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秦汉时期,国家对国民的统治形式,从以氏族集团为单位转变成了以独立的个体为单位。担任地方长官的也不再是世袭的贵族,而是由中央任命的官僚,这些官僚代表皇帝直接统治国民,但地位不能被子孙世袭。这一治理方式的形成(     
A.利于多元政治权力中心的形成B.使分封制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控D.导致选官权由地方转移到中央
2022-11-17更新 | 85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在地方管理上,从商朝附属国内居民多是聚族而居的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制度,再到秦汉实行郡县制度,这一发展轨迹(     
A.推动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转向B.意味着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增强
C.使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得到遏制D.反映了主流意识形态最终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以下是我国古代羁縻制与郡县制的比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羁縻制郡县制
适用区域边疆内地
行政单位名称如唐朝:羁縻府、羁縻州、羁縻县如秦朝:郡、县
行政机构首领产生如唐朝的都督、刺史、县令由少数民族首领担任,中央加以承认。如秦朝郡守、县令(长)由皇帝任命。
地方享有的
权力
有人权、财权、军权等自治权力。人权、财权、军权等全由中央定夺,对皇帝负责。

A.都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B.都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都有利于构建完善的宗藩体系D.都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国之后,丞相建议在“地方遥远”的燕、齐、荆楚等地“立诸子为王”。廷尉李斯却强调设置郡、县,方能永保天下安宁,并被秦王采纳。李斯的建议有助于(     
A.巩固政治统一局面B.地方政治制度的创新
C.建立君主专制体制D.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