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汉代郡县中之郡守、都尉、县令、县丞、县尉等主要官员由中央政府任免,其余各级地属吏由郡守、县令自行辟署,而唐代州县的各级官吏,上至刺史下至各曹参军等,均由吏部任免与调动,地方主要行政官员不再自行辟署。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B.加强中央政府权力需要
C.分化事权强化中央集权D.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
2024-02-29更新 | 156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知州原本称为“权知某军州事(别称‘州将’)”,乾德元年(963年)宋太祖“牧伯(知州)之缺,止令文臣权莅”,且“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替”。这些举措(       
A.强化了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力B.导致了官僚机构的急速膨胀
C.削弱了地方州府的物质基础D.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3 . 汉代在保留秦代驰道的基础上,又开辟了新的驰道路线,如西汉开辟了通往西北边疆的回中道;东汉开辟了以洛阳为中心,通往蓟城(今北京)、东南地区的驰道。汉代政府此举旨在(     
A.加强边疆军事防御B.提高文书传递效率
C.完善道路交通体系D.巩固大一统的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代的驿兼有“官旅”(官员旅店)和“邮传”(文书传送)两种职能;宋代时,驿成为单纯的官员旅店,“邮传”职能由新设的、较为密集的“递铺”承担。这一变化(     
A.提升了国家行政效率B.减少了政府财政支出
C.密切了各地民众联系D.促进了各地商品交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书·吴王刘濞传》中记载,吴王为吸引更多百姓来吴国,常替应服徭役人员出钱,以免除其徭役;或对其治下之民进行财物金钱的赏赐,改善百姓生活;甚至于盗贼流寇逃到吴国也能被吴王收容。据此可知,汉初(     
A.忽视户籍制度建设B.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C.诸侯国君注重民生D.百姓赋税负担沉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公元前2世纪里19个侯国的人口增长(部分)

侯国所在
郡国
初封时
户数
国除时
户数
年代
(公元前)
年增长
率(%)
人口密度
(人数/平方公里)
今地(摘者
注)
魏其琅琊10003000201-1542.445.9山东青岛
绛阳济南7401500201-1531.587.5山东济南
800026000201-1521.65.5安徽淮北
涿25005600201-1511.648.8北京
曲周广平40009300201-1482.8177.4河北曲周
柳丘勃海10003000201-1431.935.4河北黄骅

资料来源:《汉书》,卷16。李剑农:《先秦两汉经济史稿》,页236~237。李氏的表中日期多有错误,这里已予以改正。人口密度的数字采自劳干:“两汉郡国面积之估计及口数增减之推测”,《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5,第2期,页215以次。劳氏制表的材料是公元2年的,取自《汉书》卷28。年增长率是根据内推法得出来的,参见史密斯(T.L. Smith)、劳普夫(P.E. Zopf)     《人口统计:原理与方法》,页552~553。

——许倬云《汉代农业:早期中国农业经济的形成》

(1)提取表中相关信息,说明其对研究西汉历史的史料价值。
(2)据表格资料来源,归纳形成表中研究成果的方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自汉武帝拓边西北开始,政府就依据《尚书·禹贡》中的三危、弱水、黑水等古地名命名当地山川。这些新命名的山川并未被视作新开辟的领土,而是被视作自古以来就从属于华夏政权。这一做法(     
A.促进了中外交往B.加强了君主专制
C.体现了制度创新D.服务于边疆治理
9 . 史家常用“内重外轻”和“外重内轻”论述中国历史上的集权与分权。“内”指中央政府和中央集权,“外”指地方政府和地方分权。由外重内轻引发割据,加速王朝瓦解的是(     
A.秦、西汉B.东汉、唐C.唐、北宋D.南宋、明
2022-11-18更新 | 1404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太初元年,汉武帝采纳臣僚建议,认为黄帝主土德,位居中央,“五行莫贵于土”,“五行莫贵于黄”,定汉以“土德”受命“以正月为岁首,而色上黄”。汉武帝此举意在( )
A.强化尊宗敬祖观念B.宣扬天人感应思想
C.继承先代文化传统D.彰显皇权正统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