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郊祀是天子祭天的重要典礼,承载着中原传统文化对天的崇拜。元朝定都燕京后,推行中原王朝郊祀礼仪。这说明(       
A.元朝以郊祀彰显正统B.蒙汉文化已深度交融
C.统治者服膺中原文化D.元朝用郊祀笼络人心
2024-01-20更新 | 582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年1月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2 . 元代学者虞集指出:“中书省以治内,行省以治外。”行省除了有地方行政权外,还兼有军政与财政大权,即行省可统辖地方军队,地方财税亦可自留三成于本行省。由此可见,元代行省制(     

A.造成了元末社会动荡不安B.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加强了对全国各地区管辖D.体现了中央高度集权特点
3 . 元朝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施政既有因俗、因教的一面,又以强大的政权力量加以控制。在云南、海南、辽阳、广东等地,或是封王分民,或是派重兵驻守屯田,这一过程中,“北人则徙广海、南人则徙辽东”,形成了民族大迁徙、大杂居的局面。元朝的这一做法(     
A.推动了经济文化格局演变B.扩大了地方管理的自主权
C.解决了边疆割据分裂隐患D.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
4 . 两汉时期,郡、县长官(太守、县令长、县尉、县氶),即所谓“长吏”由中央任命,而“少吏”或“掾吏”等各种性质的大多数佐理官员,由长官从平民中自由任用。据此可知,这一做法(     
A.有效抑制了地方的豪强大族B.拓展了平民参与政治的途径
C.激化了诸侯国与中央的矛盾D.提升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宪宗被宦官杀死。次年,成德、卢龙两镇发生兵变,河北三镇相继叛唐,其他藩镇也陆续恢复割据,“元和中兴”的统一局面遂告终结。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制度的衰落B.牛李两党的激烈交锋
C.外戚宦官的交替干政D.中央集权制度被破坏
6 . 赵绍祖在《新旧唐书互证》中说:“唐中叶以后,节镇加宰相衔者极多,谓之使相,亦称外宰相,非真宰相也。唐朝的外宰相名号多以节度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如天宝十五载六月,授剑南节度使”崔圆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据此可知,唐朝后期的外宰相名号制度(     
A.进一步削弱了宰相的权力B.体现了朝廷对节度使的笼络
C.完善了中枢权力运行机制D.为以后宦官擅权埋下了隐患
7 . 元朝对地方大体采取:在汉族及某些边境地区,设置行省,以资控驭;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比如藏族地区,则直隶中央;同时,在适当的地区,配置皇子出镇,以加强控制。这说明元朝政府(     
A.把行省制推广到全国B.因地制宜加强地方管理
C.沿用西周分封诸侯之制D.大大强化了君主专制
8 . 西汉初年,刘邦废秦苛法,法律呈现由繁如入简、由苛转轻的趋势。汉武帝时改变了这种发展趋势,后来虽有要求约简法律的呼声,但基本没有实现。汉武帝时期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道家学说被彻底摒弃B.国力强盛和经济文化繁荣
C.诸侯王公然对抗中央D.加强中央集权的现实需要
2022-09-03更新 | 2494次组卷 | 23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西汉初年,诸侯国多在边远地区。东汉时,诸侯王多被封在洛阳以东,且离洛阳皆近。其中,离洛阳最远者为河间国,2500里;离洛阳最近者为陈国,700里;其他王国离洛阳一般在1000里左右。东汉王国封域的变化(     
A.改变了郡国并行的局面B.扩大了郡县官员的职权
C.有助于王国问题的解决D.加强了中央的集权统治
10 . 《宋人轶事汇编》记载,北宋名将狄青担任河北真定路副帅时,举行酒宴,一个名叫刘易的低级文臣也在座。酒宴中有伎人以儒者为戏,刘易大怒,指着狄青骂道“黥卒竟敢如此”,把酒杯摔在地上不辞而去。而狄青“笑语益温”,第二天亲自登门向刘易赔罪。这一记载从侧面反映了宋朝
A.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B.文武兼备的人才标准
C.秉笔直书的史学精神D.忠君勇猛的武将形象
2022-06-29更新 | 428次组卷 | 16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线上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