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汉代地方长官拥有自己选用部属的权力,儒生、文吏是其主体,长官通过辟召、给禄等媒介与之结成主从关系。到唐代前期,州县长官无权任用部属,任用之权全部集中于吏部。这反映出,唐代前期与汉代相比
A.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发展B.官僚队伍不断壮大
C.官员的素质进一步提高D.选官制度逐步完善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建立后,在州县之上再设置一级地方政府一路,它随即成为州县之上的准高层政区。两宋的路是转运使、提点刑狱、提举常平并立的监司或监察区。到金朝,路已不再是监司或监察区,而是正规的一级行政区划和地方最高官府,金朝的路官府也不再是若干司使并立,而是兼领军民的路总管府统辖。元代的路在总管府统辖方面沿袭金制,又融入蒙古旧俗,且演化成单纯的民官。元朝全国路总数一度达到185个,还出现了与路权限相近的61个直隶省部之州和22个直隶行省。但路的一级行政区划和地方最高官府的地位,却因行省及宣.慰司的制度而丧失。后来,路一级官府膨胀,其数量居然接近其下属州的数量,而且,路总管府上压行省、宣慰司,下逼直隶省部之州和一般州府,其在地方行政区划中的地位,随之急剧下降。及明初,朱元璋正式废路,以布政使司分领天下府州县。

——捕编自李治安《元代政区地理的变迁轨述及特色新探》

材料二 唐宋等汉地王朝治理边疆,实行的都是羁縻政策。所谓羁縻政策,就是边疆部落首领既接受朝廷的州县官爵印信,又保持原有的称号、辖境和权力,自理内部事务。羁縻州只是名义上的州县区划,一般不呈报户籍,不承担贡赋。忽必烈定都开平和燕京以后,政治中心南移,漠北、东北和西北地区的边疆性质逐渐凸显。尤其是岭北、辽阳和甘肃三行省及若干宣慰司的相继建立,意味着元朝廷首次实施了对漠北、东北和西北边疆的直接或较直接的治理。蒙古统治者将汉地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地一概当作被征服地区,而与中原王朝将边疆地区视作蛮夷之地的传统观念截然不同。基于这一新理念,元廷既因俗设“上官”而治,又通过宣政院、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机构,实行强制性的检括户籍,设立驿站,比较固定的缴税和贡献,强制征调土官土军等。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政区地理的变迁轨迹及特色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以来“路”的发展变化,并概括”路”这一地方行政机构被废除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边疆治理与唐宋等朝代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元朝边疆治理政策的影响。
3 . 元朝的河南江北行省,东西跨越将近2000里,从今连云港起,沿陇海铁路线直到潼关,黄河以南到长江以北的区域,均由其管辖。这种以北制南、北向门户洞开和人为形格势禁的做法意在
A.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B.有效的加强中央集权
C.密切南北间经济联系D.促进行政区划的完善
2021-07-16更新 | 379次组卷 | 19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成效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李开元教授认为汉初政权是由皇帝主导的有统一法制的四级国家联合体,由帝国、王朝、王国和侯国组成,称汉初为多级分权制的联合帝国,是“后战国时代”。该学者意在说明
A.血缘政治的影响力依然强大
B.地方割据势力影响社会转型
C.汉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限
D.汉初借鉴秦亡教训实行分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如表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
时期调整概况
汉景帝时期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
汉武帝时期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千石)
汉成帝时期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
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B.节约中央财政开支
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
2021-07-08更新 | 11689次组卷 | 102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宋初设立通判,州长官不得单独签署文件,需要通判的连署,文件才能生效。至于通判的数目,“大郡州不及万户不置”;至于武臣驻地,则“小郡亦特置矣”。通判的设置体现宋代
A.官吏协作行政效率提高B.制度僵化导致因循守旧
C.行省长官掌握军政大权D.地方官员间的相互牵制
2021-07-07更新 | 549次组卷 | 2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六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两汉的很长一段时间,州都是作为监察区而存在,在层级上则是郡县二级制;东汉后期,州则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刺史也摇身一变成为主政一方的州牧,国家结构变为州、郡、县三级制。这一变化
A.强化了地方的监察职能B.完善了封建国家的行政层级结构
C.弱化了刺史的监察权力D.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8 . 淮西节度使吴少阳之子吴元济割据,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宰相裴度亲莅郾城县回曲镇(今裴城镇)督战,唐邓州节度使李愬雪夜入蔡州,活捉吴元济平定叛乱。该事件说明唐朝
A.长期藩镇割据的不利局面即将结束
B.如此平叛终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C.节度使的设置是其割据亡国的根源
D.为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提供了教训
2021-06-24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参照传统及蒙古旧制,元朝把大都及邻近地方划为“腹里”,由中书省直接管理。至于全国其他地区,元朝政府将之划分为十一个行省,边疆地区先后建置了辽阳、云南等行省,吐蕃地区由中央机构宣政院直接管辖。元代的行省完全一反过去的划分方法,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重要山川、河流的存在,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元中央政府以命令授权形式将部分权力交予行省行使,一切治权皆属中央政府。行省长官具有日常事务的统筹全权,但部分特定的权力(军队、钱粮)会由个别专责的官员提调,其他人不可随意干预,调兵更需中央授权。但实际上,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

——摘编自舒健《元代行省制:中国央地关系的转捩点》

材料二   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认为:“凡是结成联邦的成员国家,它们都是原先有过一些共同利益,而这些共同利益就形成了它们联合的精神纽带。”美国“各州不仅有大致相同的利益、相同的起源和语言,而且处于相同的文明水平。这便使它们的联合几乎永远成为容易的事情”。联邦制被美国“立国之父”们视为确保社会和政治稳定的制度性保障。这种制度既着眼于国家利益的未来,又兼顾了当时州权至上的现实;既强调了中央集权的重要性,又肯定了北美13州地方自治的历史及现实性。因而我们可以说,美国联邦制的确立为处理集权与自治、中央与地方关系提供了一个有借鉴意义的模式。

——摘编自周剑云《生存的政治抉择一略论美国联邦制的确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及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联邦制确立的条件及其政治意义。
2021-06-19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元朝的政治规模,至世祖,局面已大致稳定,因此开始比较注意政治的规划。他较能任用汉人,吸收汉化,创立了元帝国的开国规模。元代的制度,一部分袭取汉制,诸如皇位世袭制,中央及地方官制等,采纳汉制之处甚多;一部分则保持蒙古旧法。其实蒙古人吸收汉化的态度,并不积极,汉化的程度,也不深厚。世祖自灭宋以后,便渐渐疏斥汉臣,其后诸帝,对汉人更为忌视,因此元室始终未能大规模地接受中国文化和传统政治思想,也始终未能完全脱离游牧民族的本色。元代的政治,无论其效能或目的,都没有达到统治汉人的标准,其迅速崩溃,自是必然的结果。

——据傅乐成《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古代中国历史,试从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或文化交流与传播等角度拟出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021-05-25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5月联考(春季联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