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汉武帝晚年,任外戚为大将军、车骑将军或大司马辅政,领尚书事;原来上佐天子、下率百僚的丞相降为一般政务长官,只总管郡国行政和例行政务。这一现象“成为常制”的结果是(     
A.中央集权存在隐患B.中枢体制得到逐步完善
C.专制皇权得到加强D.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2022-10-01更新 | 59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秦汉以来,皇权专制和中央集权共同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基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高无上的皇权专制不仅是秦汉以来政治制度的核心,而且也是维护“家天下”的重要保障。在强化皇权专制的过程中,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中枢权力机构中,宰相权力的不断弱化直至废除丞相制。同时,皇权专制政体所实行的是“人治”,政府机构因人而设、因事而立,也因人而废、因事而除,机构本身往往缺乏法律上的地位,它的功能可以随意予夺。秦汉以来的中国古代历史中,皇帝往往利用身边亲近信任的人,以内侍、贵戚来监督权重大臣,这是以皇帝为核心控制权力的一贯做法。由君主私臣演变为正式的政务官,由对君主的生活照顾演变为执章部分国政,由内廷供奉待诏演变为执掌机密,正是循着这样的规律发展的。在皇权专制下存在着“同床、在旁、父兄、养殃、民萌、威强、四方”等各种政治势力,其间关系复杂、纵横捭阖,历代皇帝似乎都非常善于利用和制造他们之间的矛盾,形成以君主为核心,以宫(朝廷)省(地方)制度为依托,以伦常纲纪、等级区别为要挟的,驯服于皇权的文武官僚集团。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   自秦朝中央集权体制建立以来,地方主要官员多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免,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如果说秦朝只是郡守和县令由皇帝和中央政府任命的话,至唐宋时期,“海内一命之官并处于朝廷”,地方州县长官甚至其部属均由中央分发……为防止地方权力坐大,汉代通过“推恩令”,使地方诸侯失去了地方治权;宋代通过“制钱谷”,控制了地方财权;明初通过“三司”分治,削弱了地方行省的实力……秦朝的御史府、汉代的十三州刺史、北宋的监司和通判、明朝的提刑按察使司等,均是代表中央政府负责监察地方的官员,发挥着“以小驭大,以卑监尊”的功效……地方政权的划界,就演变趋势而言,也越来越淡化山川形便,究其原因在于若地方政区地形过于险峻,易守难攻,易形成割据势力。

——摘编自丁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两大基本关系的剖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以来加强皇权专制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汉以来强化中央集权的主要途径有哪些?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皇权专制和中央集权两者之间的关系。
3 . 游侠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一个武士群体(他们因爱打抱不平,扶弱济贫,藏活豪士,不求报酬,而成为各诸侯王的座上宾,但往往以武犯禁遭到统治者的打压,汉武帝时就重用酷吏打击游侠势力。汉武帝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严厉打击豪强地主势力B.维护地方的统治秩序
C.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分化各诸侯国的力量
2021-10-12更新 | 446次组卷 | 9卷引用:2020年山东历史高考真题变式题
4 . 《文献通考・封建考》云:“秦、汉以来,所谓列侯者,非但食其邑入而已,可以臣吏民,可以布政令,若关内侯,则惟以虚名受廪禄而已。西汉景、武之后,令诸侯王不得治民,汉置内史治之。况列侯乎?”由此可知,西汉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分散中枢机构权力
C.君主专制制度完善D.废除了郡国并行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时代的特征
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请将下列左侧中国古代史的各个时期与右侧的主要特征相对应(用序号表示)。
时期
(1)夏朝
(2)商朝
(3)西周
(4)东周
(5)秦朝
(6)西汉
(7)东汉
(8)唐朝
(9)宋朝
(10)元朝
特征
A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B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C开放与繁荣的盛世
D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
E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F从部落到国家
G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H灿烂辉煌的青铜文化
I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J多民族政权并立

2021-11-15更新 | 31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如表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
时期调整概况
汉景帝时期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
汉武帝时期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千石)
汉成帝时期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
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B.节约中央财政开支
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
2021-07-08更新 | 11528次组卷 | 100卷引用:2020年山东历史高考真题变式题
7 . 元代行省处理辖区内事务时在原则上都要按照朝廷典制行事,接受监察机构的监察。人事方面“自管库而上,皆命于朝”,司法方面“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这说明,元代
A.行省并未拥有真正权力B.地方权力过重弊端得到解决
C.政府行政体制渐趋僵化D.中央通过各种途径遥控行省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宋熙宁年间出现的陕西蓝田《吕氏乡约》,开创了中国古代乡民自治的历史先河。它的发起与实践不仅体现了宋代新儒的时代特征,而且还反映了当时士大夫阶层逐渐成长起来的主体意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吕氏乡约》所蕴含的社会教化、政治整合与矛盾化解等功能成为宋代及后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有效“补丁”,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乡民自治的积极性,夯实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合法性基础。宋代以后,历代统治者和有识之士非常重视乡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作用,并对其不断加以补充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治理念和乡治体系。

——摘编自杨亮军《宋代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乡约》


(1)根据材料,概括《吕氏乡约》的特点和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吕氏乡约》对加强当今我国乡村社会治理的历史启示。
2021-05-08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当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使自己避免成为五代以后又一短命王朝。换言之,即消除唐后期以来地方权重、武将跋扈、纪纲不立等现象,保证新王朝的长治久安。宋初统治者为此殚精竭虑,制定了一系列富于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其成效堪称卓著。然而新的问题随之出现。由于宋初制度的针对性过强,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制定时主要是从消极方面考虑,尽量预想可能导致动乱的各种因素,加以事先防范,而并非从积极方面考虑,使国家机器如何最有效、合理地发挥作用。久之旧弊虽防,新弊渐生,积重难返,国势不振,出现了严重的统治危机,则又非宋初君臣始料所及。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1776年北美独立的13州,原是各自独立的英国殖民地,抗英的共同事业令它们联合起来了,独立后,则分别成了13个国(sate),与欧洲大陆的各国在格局.上难说有什么区别。若有,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这13个州同文同种,山水相连,分享了英国的政治文化传统,但都以庄园种植业为主。到1787年制宪时,这13州的普通公民相互交往很少,从纽约去费城也要拿护照,各州都更注重对欧洲的贸易,相邻各州也很少贸易往来。针对北美各/的这种情况,一些深谋远虑的政治家看到了商业化和工业化的未来,想象并憧憬着大国的优越性,认为当时各国/州必须共同应对的重大和根本问题是,为了各国/州共同获得更大利益,必须通过一种生动有力的宪制,将各享有主权的这13/州整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完美的联合体。

——摘编自苏力《大国宪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宋代政治制度构建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美国政治制度构建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宋代和近代美国在政治制度构建方面有何相似之处。综合以上,谈谈你对国家治理体系的认识。
2021-05-07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读《元朝疆域图》。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书省的标注有其合理性B.中书省的宰相权势超越了前代
C.中书省与行省是平行关系D.中书省是元朝的最高监察机关
2021-05-02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