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汉在长安城附近黄帝陵墓处设陵城,均设邑建县。起初,陵邑满足帝王建筑庞大陵园、保护陵寝以及祭祀的需要。景帝时迁徙豪强大族、政治权贵充实京畿,其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扩大军事防御C.提供人才储备D.维护封建礼制
2022-05-27更新 | 537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三校2022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据记载,唐天宝末年,“修文教,废武备,人至老不闻战声”。中央禁卫军士兵大多来自“市人白徒”,富者“贩缯彩,食粱肉”,壮者“角抵拔河、翘木扛铁”,整日打架斗殴,以致“有事乃股栗”,无力作战。据此可知,当时
A.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盛行B.中央集权存在着危机
C.市民阶层的社会影响扩大D.保甲法实施成效甚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宋代笔记《玉壶清话》记载,一次宋太祖派遣武将党进戍边,依例应出行前向皇帝致辞,但宋太祖念其“本出溪戎,不识一字”,便破例让他“不须如此”。但党进性格刚强,坚决要求致辞,便使人将内容写在“笏”(手板)上,并反复背诵。结果当天由于紧张,党进“不能道一字”,最后只说出一句“臣闻上古其风朴略,愿官家好将息”,引发哄堂大笑。后来他自己解释说“也要官家知道我读书来”。这反映出北宋初年
A.程朱理学盛行,引导朝廷政治风向
B.重视科举考试,成为唯一晋升途径
C.提倡武将读书,文官群体得到推崇
D.设置二府三司,枢密院只负责军事
2021-06-05更新 | 1612次组卷 | 14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精华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元代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大都依次为路、府、州、县,但边疆行省则有所不同。如图为云南行省管理层级结构示意图。该图表明元朝的行省制度

A.完善了少数民族地区郡县设置B.具有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特点
C.扩大了地方行省的民政事务权D.运用犬牙相入原则以节制边疆
2022-01-12更新 | 959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西汉时期关中地区的田价比山东地区高,但粮食价格比山东地区低,而北方边境地区粮价最高、田价最低。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匈奴对边境地区的侵扰
C.各诸侯国操纵地方物价D.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2022-05-23更新 | 50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宋朝开始建立的伦理道德规范,受异质文化的冲击,在元朝处于王纲解纽与重建的状态,这从元杂剧中人们对于爱情的自由追求并且常常成功的现象中就可看出。明初,有官员向朱元璋建言禁止“元氏旧俗”“以厚风化”,得到朱元璋赞同。这些现象主要说明元朝
A.理学的官方正统地位尚未确立B.戏剧社会教化的作用式微
C.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和相对开放性D.理学日趋僵化导致纲常不正
8 . 曹魏景元四年,蜀汉后主刘禅面对司马氏强大的军事压力,主动献降。司马氏将蜀汉的军政实力派人物和有声望的士人,一律迁往中原。据《华阳国志●大同志》记载,随后主刘禅迁往北方的就有三万家之多。“蜀人北迁”这一-做法旨在
A.促进民族融合B.发展北方经济
C.重构中原秩序D.瓦解地方势力
9 . 秦汉时期,气候环境较为温润,北方地区山林湖泽附近的民众均以采集渔猎为生。汉代常见的流民亦不乏以此为生者。秦汉以降,历代朝廷反复劝农、鼓励耕织,汉代时零星存在的"好稼穑"之地到唐初渐成广布之势。这一变化(     
A.利于政府加强对民众的控制B.说明农业耕作技术得到了发展
C.表明封建小农经济范围扩大D.反映出环境变化决定民众生计
2022·重庆·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西汉初期,西汉统治者在西北边疆地区设置北地郡、陇西郡,以郡县制管辖西北边疆地区。除了设置专门郡县进行治理之外,统治者还采取封赏制,封赏有功之人和归义游牧民族人员。这些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B.旨在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C.消除了地方势力对中央的威胁D.保证了边疆地区的政局稳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