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0 道试题
1 . 汉初实行的郡县制单位,有时可以是朝廷的反叛势力。郡县制单位的上中下级官吏间的关系,有时表现为君臣关系。这说明,郡县制(     
A.不利于国家社会治理B.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C.强化了汉初割据势力D.加速了汉代走向衰亡
2022-01-24更新 | 302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吴忠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高昌地处吐鲁番盆地,是古时西域交通枢纽。高昌的东南面,大部分是汉族居住的农业区;其西北面则是我国历史上游牧民族活动的地区。贞观十四年八月,唐朝平定高昌,以其地为西州,州内设置了三郡、五县、二十二城,辖地户约八千、人口约三万七千。唐朝还在该地区采取了修建水利、设置官市、管理交通等一系列措施。到天宝年间,西州地区居民增至一万九千多户,人口增加至约四万九千,货物四至,客商云集。

——据《旧唐书·西戎传》等整理

材料二   近年,吐鲁番出土了大量从东晋到元代的古代文书,引起了学者注意。其中一份为民众自报的户籍文书,记载了某家庭的成员、授田等情况,文书后署“贞观十四年九月”。另一份是卜天寿所写的文本残卷,该文书大部分是其抄写的汉代经学大家郑玄注释的《论语》,卷后还附有绝句六首,另抄有《千字文》开头五句。抄本中有题记“(唐)景龙四年三月一日私学生卜天寿(抄)” “西州高昌县宁昌乡淳风里义学生卜天寿年十二”。

——摘编自马克章《西域汉语通行史》等


(1)利用材料一和材料二进行互证得出结论,并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在高昌地区采取一系列措施的历史意义。
3 . 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演进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经历了从建立与巩固到繁荣鼎盛,直至奠定版图的演进过程,历朝均以各自的举措维系着国家的治理
(1)将下列选项填入相对应的朝代(时期)板块(填写字母)
A.文成公主入藏 B.郡县乡里 C.闭关锁国 D.三省六部
E.设立河西四郡 F.胡汉通婚 G.迁都易俗 H.一条鞭法

(2)如果以“程朱理学”“行省制度”“宣政院”为内容另组一个板块,应紧随________板块之后设置
A.秦汉板块 B.南北朝板块 C.隋唐板块 D.明清板块
(3)上述组合除了按照时间顺序设计外,也可以按照选项内容的类别进行组合。请你依据示例进行设计。
示例:
主题: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
内容:郡县乡里制、三省六部制
主题: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___(至少选择两项 )
(4)综合上述内容,说说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在国家治理上有哪些特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唐代“诸州及镇、戍之所,各自有城。……纵无城垣,篱栅亦是”;宋初曾令江淮诸郡毁废城垣,以至两宋时代的内地州县治所大部分都没有完整的城郭,基本上处于无城状态。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纠正藩镇割据之弊B.传统坊市制度走向瓦解
C.中央政府财政困难D.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要求
5 . 宋代设路级地方行政建制,并在各路建立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安抚司。时人评价说:“婚田税赋则隶之转运,狱讼经总则隶之提刑,常平茶盐则隶之提举,兵将盗贼则隶之安抚。是以事权归一而州县知所适从,民听不贰而词讼得以早决。”由此可知,宋代统治者旨在
A.分割相权,加强君权B.分权制衡,提高效率
C.事权归一,消除割据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2021-09-26更新 | 595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息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汉朝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多渠道、多方位的信息系统,相关信息主要来自各级官员的奏疏以及郡国上计吏、刺史州牧、使者及民间上书者。其中,官员、郡国上计吏和州牧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各级吏员、基层乡官部吏。据此可知
A.“大一统”的政治观念得以普及B.汉朝的基层管控制度趋于完善
C.地方官吏发挥了重要政治作用D.监察制度强化了封建中央集权
2021-08-13更新 | 621次组卷 | 6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1届高三高考前模拟(一)文综历史试题
7 . 汉初裂土分封仍是一种强大的社会思潮,不仅六国旧贵族、西汉元勋,就是一般的功臣也皆望封侯;而汉初的黄老思想是以“清静无为”为特征的,即承认既定事实而不加干预,与之相应的只能是郡国并行体制。这说明汉初
A.通过郡国并行制来笼络地方势力B.通过无为而治来维护政治稳定
C.实行郡国并行制有其历史必然性D.极力防范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
2021-09-26更新 | 825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息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公元前122年,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反,“国除为郡”。此外济东、济北等4个王国因罪而废绝,另有3个王国因无后而国除。至汉武帝末年,王国总数降至17国,所剩的诸侯王也只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这表明
A.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消除B.威胁中央集权的王国问题基本解决
C.郡国并行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D.内外朝导致中央和地方关系日趋紧张
9 . “祖宗之法,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武人为总管,领兵马,号将官,受节制,出入战守,唯听指挥。”下列所述现象与此处于同一朝代的是(       
①初于广州置司,以知州为使,通判为判官,及转运使司掌其事
②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③中原昔失御,幽冀不复华,我朝示仁抚,金币岁屡加
④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4-24更新 | 293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二)历史试题
10 . 元朝对地方大体采取:在汉族及某些边境地区,设置行省,以资控驭;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比如藏族地区,则直隶中央;同时,在适当的地区,配置皇子出镇,以加强控制。这说明元朝政府(     
A.把行省制推广到全国B.因地制宜加强地方管理
C.沿用西周分封诸侯之制D.大大强化了君主专制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