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唐代“诸州及镇、戍之所,各自有城。……纵无城垣,篱栅亦是”;宋初曾令江淮诸郡毁废城垣,以至两宋时代的内地州县治所大部分都没有完整的城郭,基本上处于无城状态。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纠正藩镇割据之弊B.传统坊市制度走向瓦解
C.中央政府财政困难D.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要求
2 . 唐代,福建地区有福州、建州、泉州、汀州、漳州等5州;北宋初年增加了邵武军、兴化军和南剑州,二级政区扩大为8州军。这反映了当时
A.福建成为南方经济发展中心B.人口增加改变了地方行政制度
C.经济发展影响行政区域建制D.行政区划的调整兼顾区域平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唐玄宗初年,西北、北方地区各民族活动频繁,边地州府防务事重,朝廷组织军事行动也多跨地域,从内地和边地各州县抽调包括府兵在内的人力、物力。如何协调边地各州、府防务,统一军事管理,成为当务之急。节度使制就是在此形势下建立的。据此可知,节度使的设置(     
A.旨在削弱地方军事权力B.适应了巩固边防的需要
C.导致出现藩镇割据局面D.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2022-05-12更新 | 812次组卷 | 7卷引用:周年热点专题01唐朝建立1405周年-备战高考历史复习之周年热点链接演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汉文帝在位时,地方官员不可频繁调动,有的官员因为长期在一地做官,甚至把姓氏都改换成他所做的官职。汉文帝这一举措
A.保证了政策相对的稳定性B.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C.抑制了地方官员的积极性D.埋下了七国之乱的隐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宋代的提点刑狱司又称“提刑司”,是与转运司并列的高层行政组织,其所对应的路分区划大致上与转运司重合。下图的情况可以用来说明宋代政权(       
A.重视防范地方出现割据
B.强调维护君主专制权威
C.在地方管理上朝令夕改
D.以理学为官方意识形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西汉初年,仿照先秦古制分封同姓诸侯王,这些诸侯王和先秦时的诸侯王一样自用纪年,比如楚元王刘交“即位二十三年卒,子夷王郢立。夷王四年卒,子王戊立”,楚元王二十三年就是文帝元年,夷王四年是文帝五年。由此可知,当时(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B.主流思想变迁影响政局
C.西汉集权制度有待加强D.西汉注重借鉴历史传统
2022-04-24更新 | 645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河南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宋朝开始建立的伦理道德规范,受异质文化的冲击,在元朝处于王纲解纽与重建的状态,这从元杂剧中人们对于爱情的自由追求并且常常成功的现象中就可看出。明初,有官员向朱元璋建言禁止“元氏旧俗”“以厚风化”,得到朱元璋赞同。这些现象主要说明元朝
A.理学的官方正统地位尚未确立B.戏剧社会教化的作用式微
C.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和相对开放性D.理学日趋僵化导致纲常不正
8 . 宋初,曾令诸郡毁废城垣,各地被迫或自发毁弃城壁的现象较普遍,导致许多府州县治所城市长期没有城郭,或虽有旧城而长年不加修理,使其自然废弃。这种不提倡内地州县筑城的政策,基本上延续了整个宋代。宋的这一做法
A.旨在加强中央集权B.促使市坊制度的瓦解
C.造成地方秩序混乱D.践行了无为而治思想
2022-04-13更新 | 613次组卷 | 8卷引用:广西柳州市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等级考模拟(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古代年号之设始于汉武帝,年号既用于纪年也用于宣示统治权力。资料表明,汉宣帝时期(前74年~前48年),鲁孝王泮池刻石有“五凤二年鲁卅四年六月四日成”,六安国的一件薰炉也有“(元康)五年六安十三年正月乙未”字样。这可用于证明当时
A.全国纪年方式混乱B.王国问题依然严重
C.中央权威得到加强D.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2022-04-08更新 | 418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兴文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黄帝传说

材料一 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黄帝传说源源流长。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皆言黄帝”。

孔子曰:“黄帝者……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后克之。始垂衣裳,作为黼黻(礼服)。治民以顺天地之纪……播时百谷,尝味草木,仁厚及于鸟兽昆虫。”

——《大戴礼记五帝德》

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使百姓保持质朴本真之心),民有其亲死不哭而民不非也。

——《庄子大宗师篇》

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故黄帝作为(制定)君臣上下之义,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匹之合,内行刀锯(刑罚),外用甲兵,故时变也。

——《商君书画策》


(1)阅读材料一,比较诸子笔下黄帝形象的异同,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状况,说明异同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 汉武帝初年,汾阴巫锦掘地获一古鼎,群臣以“太帝兴神鼎一”、“黄帝作宝鼎三”、“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相贺。公孙卿认定武帝所获之鼎即黄帝之鼎,视该鼎为天子“受命而帝”的天降祥瑞。武帝遂供鼎于帝廷。元封元年,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太初元年,汉武帝采纳臣僚建议,认为黄帝主土德,位居中央,“五行莫贵于土”,“五行莫贵于黄”,定汉以“土德”受命,“以正月为岁首,而色上黄”。

——摘编自邓乐群《秦汉时期炎黄崇拜的神人转换》、张茂泽《黄帝与黄帝祭祀》等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汉武帝推崇黄帝的目的。
2022-03-29更新 | 498次组卷 | 5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