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3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的时空之维

材料一   图为1936年《儿童杂志》刊载的《谈谈鸦片战争》的会话摘编。

(大聪——哥哥,省立中学学生)
(小敏——弟弟,育才小学学生)
小敏:哥哥,我要问“鸦片战争”是怎样一回事?
大聪:清朝的时候,鸦片运来得越来越多,现银流出也就跟着多了,好几个皇帝都下过禁烟的命令。
小敏:那么,怎么会同英国人打起来的呢?
大聪:皇帝叫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但英国商人不服从禁烟命令,不怪自己不好,反去求印度总督来救援。
小敏:林则徐就吃了败仗?
大聪:不!打了胜仗,可后来英兵攻打浙江,破定海,封镇宁波,进逼天津,清朝皇帝不中用,怪林则徐闹出乱子来,把他革职,叫琦善去和英人议和。琦善这个人不会办事,英兵就再打进吴淞,进逼南京。清朝皇帝就和他们订立了一个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小敏:……

材料二   研究中国近代史有两个基本点:一是以“近代性”(科学与民主)区分近代史与晚清史;二是把中国近代史当作世界史,这两个点是我们看历史的“眼睛”,它是立体的、全方位的“眼睛”。

——摘编自刘泽华主编《中国政治思想通史》

(1)大聪的讲述,会让小敏对“鸦片战争”形成怎样的认识?
(2)你认为应如何书写“鸦片战争”?说明理由。
7日内更新 | 18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定州中学2025届新高三上学期衔接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西周时期,诸侯国在奉行周礼的同时,多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变革礼制,移风易俗,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诸侯国转变做法主要是为了(       
A.重构统治秩序B.限制贵族特权
C.以德行教化民众D.打破宗法血缘关系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宋建立后,为调剂粮价、救济灾荒而设置了常平仓,但后来有名无实。熙宁二年秋,颁布青苗法(又称“新常平法”),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将常平、广惠仓现有的储备粮折算成现银作为本钱,于夏秋之际,按照前十年中丰收时的最低粮价,将民众所请贷的粮食折价成银钱贷出。第二、将人户按财产多寡分为一至五等,明确各自可贷青苗钱的上限,支借后尚有余款可视情况多借给三等以上人户。第三、农户自愿请贷,不得强迫。第四、除游手好闲之人外,先借贷给乡村农户,如果还有剩余再借贷给城郭人户。第五、请贷农户每十户为一保,贫富搭配进行借贷管理,三等以上人户担保下等人户。第六,青苗钱的利息为二分或三分,每年发放两次贷款。

——摘编自江剑《北宋青苗法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青苗法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青苗法。
2024-06-13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文科综合训练试题(五)-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46年,连接大运河、铁路的德州市成为渤海区、晋冀鲁豫边区的冀南区、晋察冀边区的冀中区三个地区的物资交流集散点,在边区政府的部署下,每天运河上有30只帆船来往,近一个月由冀南输入棉花十七八万斤、小麦40余万斤、煤20余万斤,运往冀南的盐三四百万斤。渤海区、冀南区、冀中区之间的商贸往来(     
A.提高了解放区备战能力B.打破了日军对根据地的封锁
C.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D.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2024-06-1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文科综合训练试题(五)-高中历史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两宋时期,人才辈出,群才璀璨。如谏官方面有唐介、包拯、吕诲云诸人名垂青史;武将方面有狄青、岳飞、韩琦诸人扬名异域;文学方面,有奉旨填词的柳永,有秾丽别致的“闲愁词人”晏殊,名列唐宋八大家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史家方面有刘恕、曾公亮、宋祁、司马光这些大手笔;书法方面有黄庭坚、蔡襄等一班字若珠玑的大家;在哲学上有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重振儒学;在书法艺术方面有黄庭坚、蔡襄,将宋意发挥得淋漓尽致,至今学子犹受其艺术法乳熏陶。科技方面有大发明家毕升……

——摘编自《解码国学》

结合时代背景,围绕两宋时期“人才辈出”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要求:表述成文,解释完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人会馆首建于明,至清而盛。明中叶以后这种由商人所建的会馆之所以出现,是经济因素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进行社会整合的产物。明清时期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扩大,全国出现了几个比较稳定而富有特色的经济生产区域,突破传统社会千百年来形成的“千里不贩樵,百里不贩米”的经济格局。宋元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贱商的传统有所改变,士大夫阶层对商人及其职业的鄙视、敌对转而采取认同的态度,清康熙帝曾说过“通财贸之血脉者,惟有商贸。”这一转变是各地商人会馆兴起的政治舆论基础。明清以来纵横捭阖的十大商帮,以全国为战场进行商业战争,本地商帮与客帮之间矛盾频出。一些侨居商人阶层与当地社会的隔阂还不时造成纠纷和冲突,本地商人依仗其地域和人际、文化优势,常常欺侮、排挤外来客商。而这种社会的边缘化地位又反而促进了他们的相互认知和认同。于是乡土观念浓厚的中国明清商人同籍人士各出其力,通过在客地修建富有故乡文化特色的恢宏壮丽的会馆,向人们展示本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达到以群体力量共谋发展的目的。

——摘编自李晓琴、石涛《对明清商人会馆产生的动因探析》

材料二   近代上海的同乡会诞生于1905年反美华工禁约运动,民国时期,同乡会获得了较大发展,数量远远超过了会馆的规模。清末民初,随着新政的展开以及“社团主义”等新式社会概念的引入,很多社会中间组织都经受了早期现代化的更新与再造。较之会馆而言,同乡会内部管理民主化特征明显。同乡会一般都设有会员大会,选举理事会和监察理事会。另一方面,组织结构的科层化也是一个重大变化。比如,宁波同乡会按照会务的多寡设立了各种分工明确的专职机构。除此之外,同乡会更加注重外来人口的现实生活,还将其业务范围扩展到推行教育、提倡实业、介绍职业、调处争执、慈善救济、公共卫生等“救生”事项。

——摘编自邱国盛《同乡组织与近代上海外来人口的管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人会馆得以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会馆相比,近代同乡会的变化,并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会馆和近代同乡会设立的共同作用。
7 . 16世纪的西班牙法学家维多里亚认为、海洋、河流、港口是人类的共同财产,应对任何国家开放,鱼类、珍珠和黄金皆可由先占者自共同所有的河流、海洋中获取。这一观点(       
A.尊重了民族国家的主权B.意在维护西班牙的海外利益
C.蕴含着自由贸易的主张D.打击了荷兰的海外殖民霸权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汉:汉族移民及农业开垦

材料一   西汉积极推行了“实关中”和“戍边郡”这两项移民政策。“实关中”是把距离较远地区的一部分人口财富移植到关中地区(王朝的畿内,即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戍边郡”就是移民实边,目的在巩固边防。……接受移民最多的是黄河中游和上游地区。

材料二     汉武帝以后至西汉末百年之间,黄河上游和中游地区人口日益增殖,田亩日益垦辟,尤其是宣帝后七十年内,匈奴既降,北边无事,发展得当然更快。

材料三   内地人民移居到边郡后,以何为生?极大多数是以务农为本。

…山陕峡谷流域、泾渭北洛上游及其逼北的河套地区……从未开垦过的土地在初开垦时是很肥沃的,产量很高…·所以垦区扩展得很快。……以畜牧射猎为主变为以农耕为主,户口数字大大增加,乍看起来,当然是件好事。但我们若从整个黄河流域来看问题,就可以发现这是件得不偿失的事。

——谭其骧著,莴剑雄、孟刚选编《谭其骧历史地理十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西汉“实关中”和“戍边郡”的移民政策进行历史解释。(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9 . 在学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时,某历史社团使用思维导图对其中一个学习主题进行了整理。

(1)请从文明发展的角度为该主题选择一个恰当的主题名称。
(2)为对该阶段历史进行更加精准而全面的学习,你认为可以对该思维导图进行怎样的调整?(要求:对思维导图的条目或内容进行补充或者修改,并简要说明调整的具体方案或调整的原因,相关调整应至少涉及两个维度。)
2024-04-1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50年代末期,英法等西欧国家纷纷放弃二战后一直奉行的“不援助”政策,开始加入对外援助的行列,主要受援国包括新独立的印度及东南亚国家,援助的目的,除了政治功能外,经济上提供必需的资本转移。西欧国家政策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A.以新形式维护殖民利益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新兴民族国家发展遇困D.“冷战”形势的缓和
2024-04-09更新 | 35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朝阳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