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河北满城汉墓(中山靖王刘胜墓)所出土的金缕玉衣工艺精美,用玉2498片,金丝1100克。北京丰台大葆台汉墓(广阳王刘建墓)使用了最高规格的葬具“黄肠题凑”,用木数百立方米。据此可知
A.汉代地方王国实力不容小觑B.汉代手工业的发展水平较高
C.诸侯王破坏原有的等级秩序D.田庄经济发展强化王国势力
2 . 元代在西藏确立统治之后,开始派官员清查户口,并在交通要道设置大小“甲姆”(驿站)。在第三次清查户口时,还增设一种“马甲姆”(兵站),负责吐蕃到内地道路的安全及秩序,并为军事行动提供方便。这些做法
A.强化了对西藏的管理B.保证了政令的顺畅通达
C.具有因俗而治的特点D.加重了西藏人民的负担
3 . 藩镇是唐朝至关重要的军事要地,藩镇的统帅即为节度使,节度使不仅手握重兵,同时还兼管管理屯田的营田使及管理军需的支度使。天宝年间之后,又获得了对道采访使(监督州县)的掌管权力。这些现象
A.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B.标志着郡县制度的彻底废除
C.必然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出现D.表明中央集权制度面临危机
2021-12-23更新 | 762次组卷 | 12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创新班)历史试题
4 . 金朝在攻灭北宋的过程中因为金的都城距离中原太远,于是在开封设立行台尚书省。后为对付蒙古与南宋,又在山西、山东和河北二带设亏行台尚书省。蒙古沿用金朝的做法,在新征服地区陆续设置行省,作为因军事行动需要而代表中央的机构。关于行省制度说法有误的是
A.前朝制度提供了直接来源B.机构性质由临时变为常设
C.成为统领汉地的最高机构D.制度定型与军政因素相关
5 . 萧启庆先生认为“就整个的中国历史而论,十三、十四世纪的蒙古帝国,是一个情形较为特殊的时代。……它打破了过去边疆民族所建立的国家必须与中国官僚政治以及儒生为核心的士大夫阶层密切结合的惯例”。这主要表现为
A.设中央外派机构压制江南各地反抗
B.朝廷掌握了地方官员的任用及考核
C.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并不再重视儒学
D.行省重要官职主要由蒙古贵族担任
2021-11-19更新 | 314次组卷 | 7卷引用:中国古代史核心考点17辽、西夏、金和元的统治-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炼
6 . 元代西南地区土司在朝贡和入觐方面事例甚多,《元史》中常有“来贡方物”的记载。在出兵征伐方面,土司常奉中央王朝之命率士兵平叛,有的土司还“以疾薨于师”。这说明元代
A.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消除B.边疆治理奉行因地制宜原则
C.土司对朝廷的归属感较强D.土司制使各民族间地位平等
7 . 汉初,刘邦把六国王室后裔及各地豪族10多万人口迁徙到长安附近;汉宣帝在建造陵墓时,把俸禄达二千石的地方官和超过一百万钱财产的富豪,迁移到陵墓附近的新村。这些做法旨在
A.发展关中经济B.长享身后尊荣C.加强中央集权D.打击六国贵族
8 . 《元史》记载,元代“东渐西被,暨于朔南,凡在属国,皆置驿传,星罗棋布,脉络相通,朝令夕至,声闻毕达”。这说明元代驿站制度
A.仅设置于所辖属国B.加强了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C.沿袭前代民族政策D.激化了与其他民族的矛盾
9 . 转运使司在宋初设置时只是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司机构,“专主粮饷”,供应军队。到南宋后期转运使司的属官有“主管文字”“斡办公事“准备差遣”“帐斡”等,属官之下配备人吏如勾押官、前行、后行等。这一变化
A.促使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说明了地方行政效率提高
C.标志古代官僚政治走向成熟D.反映出中央集权继续强化
2021-10-24更新 | 542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本溪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宋朝建立后,为了激励和督促各级官员尽职尽责,政府几乎把所有官员都纳入了考核的范围,考核内容主要以品行和地方治理效果为主,但从北宋中期开始,宋廷便一直把财赋上交量作为地方官员考核的中心。这一变化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进一步的强化B.三冗的问题日益严重
C.地方官权力呈扩大趋势D.商税已成为主要财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