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如表是西汉皇帝巡幸赏赐情况,巡幸是封建社会皇帝对地方的视察及祭祀活动。西汉时皇帝巡幸武赐情况如表所示。据此可知,西汉皇帝的巡幸活动
文帝中元十五年上幸雍赦天下
武帝元鼎四年行幸雍,祠五睁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
宣帝神爵元年行幸河东,祠后土赐天下勤事吏爵二级,民一级,女子百户牛、酒,虾、寡、孤、独、高年帛。所振货物勿收。行所过,毋出田租
元帝初元二年行幸甘泉,郊泰时赐云阳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
咸帝永始四年行幸河东,祠后土赐吏民如云阳,行所过无田租

A.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B.旨在减轻百姓负担
C.体现了与民同乐思想D.提高了妇女的地位
2 . 自魏晋以来,文献典籍中常称中央尚书台为“中台”或“内台”,出征时于其驻扎之地设立临时性机构,称为“行台”;自魏晋到隋唐,行台制度在行台的不断设置中发展出较为完整的形态;到金代时,曾两度设立行台。这可以用来说明
A.隋唐三省制基本确立并不断完善B.古代中央权力被地方逐步侵蚀
C.元朝行省制形成根植于政治传统D.魏晋以来中枢决策发生了异变
2021-09-17更新 | 472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河西校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汉代地方长官拥有自己选用部属的权力,儒生、文吏是其主体,长官通过辟召、给禄等媒介与之结成主从关系。到唐代前期,州县长官无权任用部属,任用之权全部集中于吏部。这反映出,唐代前期与汉代相比
A.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发展B.官僚队伍不断壮大
C.官员的素质进一步提高D.选官制度逐步完善
4 . 据史载,忽必烈重新部署军事计划,出兵围攻南宋军事重镇襄阳,“立河南等路行中书省,以参知政事阿里行中书省事”。围攻主帅均加授行省参知政事。这表明设置河南行省
A.成为元统一全国的转折点B.凸显特定军事斗争的需要
C.促使地方官制发生了调整D.加大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建立后,在州县之上再设置一级地方政府一路,它随即成为州县之上的准高层政区。两宋的路是转运使、提点刑狱、提举常平并立的监司或监察区。到金朝,路已不再是监司或监察区,而是正规的一级行政区划和地方最高官府,金朝的路官府也不再是若干司使并立,而是兼领军民的路总管府统辖。元代的路在总管府统辖方面沿袭金制,又融入蒙古旧俗,且演化成单纯的民官。元朝全国路总数一度达到185个,还出现了与路权限相近的61个直隶省部之州和22个直隶行省。但路的一级行政区划和地方最高官府的地位,却因行省及宣.慰司的制度而丧失。后来,路一级官府膨胀,其数量居然接近其下属州的数量,而且,路总管府上压行省、宣慰司,下逼直隶省部之州和一般州府,其在地方行政区划中的地位,随之急剧下降。及明初,朱元璋正式废路,以布政使司分领天下府州县。

——捕编自李治安《元代政区地理的变迁轨述及特色新探》

材料二 唐宋等汉地王朝治理边疆,实行的都是羁縻政策。所谓羁縻政策,就是边疆部落首领既接受朝廷的州县官爵印信,又保持原有的称号、辖境和权力,自理内部事务。羁縻州只是名义上的州县区划,一般不呈报户籍,不承担贡赋。忽必烈定都开平和燕京以后,政治中心南移,漠北、东北和西北地区的边疆性质逐渐凸显。尤其是岭北、辽阳和甘肃三行省及若干宣慰司的相继建立,意味着元朝廷首次实施了对漠北、东北和西北边疆的直接或较直接的治理。蒙古统治者将汉地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地一概当作被征服地区,而与中原王朝将边疆地区视作蛮夷之地的传统观念截然不同。基于这一新理念,元廷既因俗设“上官”而治,又通过宣政院、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机构,实行强制性的检括户籍,设立驿站,比较固定的缴税和贡献,强制征调土官土军等。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政区地理的变迁轨迹及特色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以来“路”的发展变化,并概括”路”这一地方行政机构被废除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边疆治理与唐宋等朝代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元朝边疆治理政策的影响。
6 . 元朝的河南江北行省,东西跨越将近2000里,从今连云港起,沿陇海铁路线直到潼关,黄河以南到长江以北的区域,均由其管辖。这种以北制南、北向门户洞开和人为形格势禁的做法意在
A.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B.有效的加强中央集权
C.密切南北间经济联系D.促进行政区划的完善
2021-07-16更新 | 379次组卷 | 19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成效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如表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
时期调整概况
汉景帝时期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
汉武帝时期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千石)
汉成帝时期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
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B.节约中央财政开支
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
2021-07-08更新 | 11716次组卷 | 102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参照传统及蒙古旧制,元朝把大都及邻近地方划为“腹里”,由中书省直接管理。至于全国其他地区,元朝政府将之划分为十一个行省,边疆地区先后建置了辽阳、云南等行省,吐蕃地区由中央机构宣政院直接管辖。元代的行省完全一反过去的划分方法,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重要山川、河流的存在,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元中央政府以命令授权形式将部分权力交予行省行使,一切治权皆属中央政府。行省长官具有日常事务的统筹全权,但部分特定的权力(军队、钱粮)会由个别专责的官员提调,其他人不可随意干预,调兵更需中央授权。但实际上,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

——摘编自舒健《元代行省制:中国央地关系的转捩点》

材料二   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认为:“凡是结成联邦的成员国家,它们都是原先有过一些共同利益,而这些共同利益就形成了它们联合的精神纽带。”美国“各州不仅有大致相同的利益、相同的起源和语言,而且处于相同的文明水平。这便使它们的联合几乎永远成为容易的事情”。联邦制被美国“立国之父”们视为确保社会和政治稳定的制度性保障。这种制度既着眼于国家利益的未来,又兼顾了当时州权至上的现实;既强调了中央集权的重要性,又肯定了北美13州地方自治的历史及现实性。因而我们可以说,美国联邦制的确立为处理集权与自治、中央与地方关系提供了一个有借鉴意义的模式。

——摘编自周剑云《生存的政治抉择一略论美国联邦制的确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及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联邦制确立的条件及其政治意义。
2021-06-19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元朝的政治规模,至世祖,局面已大致稳定,因此开始比较注意政治的规划。他较能任用汉人,吸收汉化,创立了元帝国的开国规模。元代的制度,一部分袭取汉制,诸如皇位世袭制,中央及地方官制等,采纳汉制之处甚多;一部分则保持蒙古旧法。其实蒙古人吸收汉化的态度,并不积极,汉化的程度,也不深厚。世祖自灭宋以后,便渐渐疏斥汉臣,其后诸帝,对汉人更为忌视,因此元室始终未能大规模地接受中国文化和传统政治思想,也始终未能完全脱离游牧民族的本色。元代的政治,无论其效能或目的,都没有达到统治汉人的标准,其迅速崩溃,自是必然的结果。

——据傅乐成《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古代中国历史,试从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或文化交流与传播等角度拟出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021-05-25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5月联考(春季联赛)历史试题
10 . 某学者认为,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并非是对分封制的全盘否定,“推恩”与否由诸侯王自行决定。此外,汉武帝还将自己的儿子大肆分封。该学者意在说明,汉武帝通过此举
A.强化血缘关系对政治的影响力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C.缓和朝廷与诸侯王之间的矛盾D.使王国彼此分立并互相牵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