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22-23高一上·江苏南通·期中
1 .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实行严刑峻法,加重人民负担,社会矛盾尖锐化,导致农民起义爆发。公元前202年,刘邦正式称帝,恢复礼法、与民休息、鼓励生产、轻徭薄赋。由此可见,汉朝(     
A.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B.形成了重文轻武的风气
C.否定了秦朝的政治制度D.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
2022-12-26更新 | 18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宋代地方行政区域划分在唐代“道”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隐隐有突破“山川形便”的趋势。如永兴军路,其辖区虽然主要在陕西,却越过秦岭,管辖着仅有五县之地的商州;淮南东路跨越淮水管辖亳州、宿州等地。宋代地方行政划分的这一变化(     
A.便利了地方经济文化的交流B.利于消除割据隐患加强中央集权
C.适应了边疆危机的现实需要D.促进了地方政府管理职能的扩大
2022-12-23更新 | 20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湖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专项选择题(三)
3 . 属国制度在两汉时期发展完善,政府设立属国安置归顺的匈奴族等部众,保留其原有的社会组织体系,以及生活、生产习惯,政治上由政府任命的属国都尉领护。据此可知,这一制度(     
A.巩固了汉初郡国并行制度B.以经济交流为主要目的
C.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D.以因俗而治为管理特征
2022-11-1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唐代后期近50个藩镇中,东南藩镇从财力上支撑朝廷;边疆藩镇从武力上巩固了关中;而中原藩镇则具有镇遏河朔、屏障关中、沟通江淮的重要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既密切联系又互相制约的整体结构。据此可知,唐末各藩镇(     
A.注重维护中央权威B.导致国家由盛转衰
C.独立割据相互混战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元代,行省长官也被称为丞相,以平章政事为其副官,下设左丞、右丞、参知政事等。丞相及平章政事由蒙古贵族担任。行省之下,设有路、州、县,其长官被称为“达鲁花赤”,亦由蒙古人充任。由此可见,元代设置行省(     
A.旨在维护蒙古贵族在全国统治B.体现出“因俗而治”的特点
C.基本否定了前代地方行政制度D.埋下了地方势力割据的隐患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史·职官志》中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材料二   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其中科举出身的6人。有正副枢密使35人,其中文官21人。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官659人,约占91%。

——摘编自《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

材料三   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制京师,则无内变。

——摘自朱弁《曲洧旧闻》

诸镇皆自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

——摘自司马光《涑水记闻》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宋初统治者在集中军权方面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7 . 唐朝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为10道,后增至15道,其分布变化如图1和图2,这反映了唐朝(     
A.地方行政区划反复调整B.藩镇割据局面开始形成
C.中央强化对地方的监察D.江南地区成为经济重心
2022-08-12更新 | 1143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临泽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汉文帝将齐国一分为六,立已故齐王六子为王;将淮南国一分为三,立已故淮南王三子为王。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边疆危机B.削弱诸侯势力C.加快经济开发D.抑制土地兼并
2022-07-24更新 | 502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宋高宗曾下诏“将诸州所收经制钱专委通判”。后来,由于通判不能很好地管理经总制钱,朝廷又下诏由知州、通判同掌。1146年,朝廷又下令“专委通判拘收”。这些举措(     
A.健全了地方行政管理B.旨在加强中央集权
C.调整了中央行政机构D.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陕西出土的青铜器铭文记载了周成王对宗族小子的诰命,其中有“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义(治理)民”。周人选伊洛地区营建新都,此地便于各地诸侯贡赋,也方便王朝对四方诸侯的控制。在西周,父既是宗君又是尊长,君臣之义等于父子。通过各种礼的举行,周人的社会秩序和规则得到确立和维护。乐通常配礼而行,其作用在于协调上下、体现和谐。周人认为,商灭夏、周灭商,都不过是“惟恭行天之罚”。周之所以受命,是丈王、武王能行敬天、明德、安民。因为民心、民意是统治者德行影响的结果,是上天意旨的风向标。

——摘编自《西周的核心政治理念统治模式创造性地解决了早期国家的跨区域治理难题》

材料二     楚汉战争中 ,刘邦封韩信、英布等人为王。对于西汉中央来说,这是个严重威胁。刘邦消灭这些异姓王后,又将自己一些年幼子侄分别封为王,称为同姓王。汉武帝统治50余年,在继承汉初专制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某些重要改革,如将全国地区分为13个监察区域,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创造了数个第一,使西汉王朝达到鼎盛时期。

——摘编 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统治者的治国理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西周相比,西汉在治国模式上的明显不同,并以具体史实说明汉武帝“创造了数个第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