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宋立国以来,一到灾年就大量到地方上招收灾民进入军队,致军中老弱病多。有时也抓一些罪犯、地痞流氓来补充兵源。这说明当时(     
A.编练禁军减弱地方军力B.军队规模小制约战斗力
C.通过募兵维护社会稳定D.官府主导社会保障事业
2 . 西汉初年,刘邦废秦苛法,法律呈现由繁如入简、由苛转轻的趋势。汉武帝时改变了这种发展趋势,后来虽有要求约简法律的呼声,但基本没有实现。汉武帝时期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道家学说被彻底摒弃B.国力强盛和经济文化繁荣
C.诸侯王公然对抗中央D.加强中央集权的现实需要
2022-09-03更新 | 2494次组卷 | 23卷引用: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唐朝后期,各路节度使或新列税捐,或截取户部钱财,然后把所得的五分之一或十分之三进献给皇帝,称为“羡余”,实际上就是皇帝向节度使的索贿,这成为中央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这一现象侧面反映出(     
A.君主专制的加强B.中央财政的窘境
C.藩镇实力的削弱D.赋税制度的变革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就制度而言,朝代与朝代之间永远是“继承”大于“断裂”的,制度自身自有其惯性。隐藏在制度的延续性下面的,是各个朝代所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如官僚的选任,新中国成立之初通常会“急于选拔人才”;四十年之后则难免“员多位少”、一位难求;再和平发展四十年,家族背景在官员升迁中的权重必定会大大提高。又比如皇帝周边势力(后妃、外戚、宦官等)的处置问题,士大夫与皇帝的关系问题,官员管理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治理问题,兵权的收放与边防的关系问题等。这些共性问题才是帝国治理的真正难题,也是“理乱兴衰”的深层原因。

——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省指尚书省、中书省与门下省,原为君主用以限制相权而次第出现的,至南北朝演变成联合的宰相机构。三省的长官,只要事实上为君主所倚重,都可以算是宰相。但是南朝之政多出于中书,北朝之政多出于门下。三省分工不够明确。隋代建立后,文常首先确立了内史(中书)省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的三省分权制度。至唐初,三省六部的中央架构最终得以理顺定型。

——摘编自俞鹿年《中国政治制度通史·隋唐五代卷》

材料二   忽必烈继位后,在中央设中书省掌政事,为宰相机构,下辖六部,处理具体行政事务。中书省最高长官为中书令,由太子担任,但事实上并不到任。元世祖时,不时以中书省宰臣挂上“行某处中书省事”的头街,代表中央出外,临时主持地方上的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事务,在灭南宋过程中,行省在江南逐渐地方化。为了镇压反抗,尽快安定局势,行省必须集中权力,并保持设置的相对稳定。行省设置逐渐固定以后,元廷对行省官制统一进行改革,规定以后行省官员不再以中书省宰相之名系衔,而单称“某某行省平章”“某某行省右丞”之类,以区别于都省(即“中书省”)官员。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三省制形成的历程及体现出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隋唐中书省相比,元代中书省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省制的演变反映出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2022-08-1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兴县友兰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6 . 汉武帝时曾下令让诸侯、列卿、郡守等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每年向朝廷荐举两名“贤者”,若荐举质量高则有奖,否则将受罚。一时间,各地高官“皆尽心于求贤”。该制度的实施
A.迎合了独尊儒术的潮流B.满足了朝廷的人才需求
C.削弱了地方官员的权力D.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7 .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发展规律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地方行政机构的层级越高变化越大B.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制衡机制
C.高层级行政区划由考核机构演变而来D.在划分行政区时始终以山川形势为依据
8 . 《宋人轶事汇编》记载,北宋名将狄青担任河北真定路副帅时,举行酒宴,一个名叫刘易的低级文臣也在座。酒宴中有伎人以儒者为戏,刘易大怒,指着狄青骂道“黥卒竟敢如此”,把酒杯摔在地上不辞而去。而狄青“笑语益温”,第二天亲自登门向刘易赔罪。这一记载从侧面反映了宋朝
A.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B.文武兼备的人才标准
C.秉笔直书的史学精神D.忠君勇猛的武将形象
9 . 宋朝武官仅拥一官号,中央在首都供给他们豪宅和丰厚的俸禄。比如某人是江苏督军,中央保留他江苏督军的名衔,但请他在中央住着。江苏省的事,另外派人去,派去的则是一位文臣。这就叫“知某州事”“知某府事”。该做法旨在
A.践行重文轻武理念B.强化中央集权
C.提高官员福利待遇D.巩固君主专制
2022-06-28更新 | 1600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       
A.削弱了藩镇势力B.强化了分封体制C.凸显了专制集权D.动摇了宗法制度
2022-06-16更新 | 14802次组卷 | 97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