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2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前,一些具有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人士,如顾炎武、吴敬梓、曹雪芹等人开始对科举制度进行大胆、辛辣的批判;鸦片战争后,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影响的人士对科举制进行了更猛烈更深入的批判。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对科举制的批判尤为激烈,称其“箍人心”“坏人才”“毁实业”。在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下,清政府于1905年正式废除了科举制。此后一个世纪,对科举制的上述评价一直是史学界的主流观点。近年来,史学界对科举制重新评价的观点抬头,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新观点认为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伟大创举,它不仅对古代中国的政治、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对近代以后的中国和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推动作用。科举制实际上是近代欧洲兴起的文官制度(即公开考试选拔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源头。现在我国实行的高考制度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古代科举制的继承和发展。


评论材料中有关科举制度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1-10-01更新 | 255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对表格内容带来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时期两宋明清
比例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

A.巩固了封建统治B.扭转了传统等级观念
C.严重摧残了人才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学者指出:“在中国要写得一篇响亮的文章或写得一手能上朝的好字,必需有闲、钱、名师指导、十年寒窗等等社会条件的支持才有希望。终年胼手胝足为孝敬肚皮而忙碌的一般农民,怎易到达这种地步?”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科举考试以出身、学识等为依据B.历代科考无家道贫寒、苦读登仕者
C.农民阶级不具备科举中第的条件D.科举平等性受文化、社会级差制约
2021-09-08更新 | 1064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以政治权力、经济财富和文化名望这三种主要社会资源的分配作为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准,尤其是权力分配的标准,魏晋南北朝的社会还是应被称为世袭社会,即一种和从西周到春秋的世袭社会既属于同一个类型,但又有许多区别的世袭社会。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材料的依据应该是
A.汉朝的察举制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B.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
C.魏晋九品中正制和隋唐三省六部制D.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和隋唐的科举制
2021-08-06更新 | 584次组卷 | 42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智贤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时实行察举制,设置孝廉、茂才、贤良方正等科目,通过地方举荐、中央任命的方式选拔人才。如果出现举荐不实或失真,察举者要受到惩罚;被举者任官后,一旦出现贪污腐败,不仅自己要受到惩罚,还会牵连到察举者。为了保证人才质量,东汉顺帝时,限制了察举年龄,引入了考试机制,并通过中央及地方的监察机构对察举推荐、考试复核的过程予以监督考察。

——摘编自薛德枢、徐杰《汉代察举征辟制度评析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 唐代科举是一种荐举性质的考试制度。宋初围绕消除荐举因素,对科举考试规则进行了一系列的细化完善。由多名考官分工负责,考官实行锁院制,考官及考试相关人员亲属实行别试,特别是对考生试卷实行糊名和誊录的办法,取消公卷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使得科举考试变成了“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的纯粹考试制度。

——摘编自卓进、蔡春《论唐宋科举考试性质变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举荐官员的依据,并归纳汉代为保证选官质量而采取的举措。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科举考试规则变化的主要环节,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考试制度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一、二,指出举荐和考试在汉、宋两朝官员选拔机制中的地位差异,并说明两者本质意图的一致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东汉时,豪门大族不但经济实力强大,而且往往通过“举孝廉”等方式推荐亲属做官。这说明东汉时期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九品中正制度确立
C.豪强地主享有特权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2021-07-11更新 | 742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区徐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一)历史试题(必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柳芳《氏族传》记载,隋代实行分科取士政策之后,时人称此举导致了“士无乡里,里无衣冠,人无廉耻,士族乱而庶人僭矣”。这说明科举制的实施
A.扩大了隋朝的统治基础B.彻底的打击了士族势力
C.导致了隋朝的迅速灭亡D.推动了社会生活世俗化
2021-07-06更新 | 267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马坝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必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晋书》卷六十《张辅传》载:“梁州刺史杨欣有姊丧,未经旬,车骑长史韩预强聘其女为妻。辅为中正,贬预以清风俗,论者称之。”这体现了
A.九品中正制重视门第而无法真正选出人才B.魏晋时期官员选拔制度非常重视个人品德
C.当时选拔人才的制度具有一定时代局限性D.魏晋时期中央集权制被破坏地方势力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表说明汉代选官制度
A.确立完善的分科考试方法B.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
C.采用自上而下的选拔方式D.选拔标准是品德和才学兼顾
2021-07-01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载初元年(690年)二月,武则天即将称帝,亲自“策问贡人于洛城殿”,各地精英云集洛阳,考生有上万人之多。武则天此举主要是为了
A.分散宰相权力B.实现社会公平C.打压门阀旧族D.选拔经世之才
2021-06-2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